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遊山西村》這首詩的作者是圍繞壹個“遊”字貫穿全文的,生動刻畫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壹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的淳樸和好客的品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陸遊的知識及相關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含義;賞析詩歌中蘊含哲理的名句;體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朗讀、合作探究;

 讀說結合,想象畫面,體會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領悟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體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分析詩句,領悟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探究、合作互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是壹個詩歌的國度,各種題材、不同風格的古代詩歌異彩紛呈,芬芳四溢,它們猶如壹座美麗的大花園,使人陶醉,令人神往。今天就讓我們壹起來欣賞這朵清新而又迷人的田園之花吧!

 板書課題:《遊山西村》

 知詩人,解詩題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陸遊由於支持張浚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住在山陰鏡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這首詩作於次年春。

 聽範讀,想畫面

 學生活動:認真聽,自由朗讀;

 分組合作,結合註釋,想象畫面,能準確、流利地描述各詩句的內容。

 明確: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渾濁味薄,豐收之年他們款待客人菜肴豐足。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遊,我壹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妳的家門。

 釋詩句,明詩意

 1、教師板書,總結詩句含義:

 首聯:熱情好客頷聯:山村美景(對偶)頸聯:淳樸民風(對偶)尾聯:抒寫願望

 2、引導,分析詩歌中的表達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風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悅、贊頌、熱愛、留戀

 (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既生動地寫出了江南農村山水環繞、絢麗明媚的自然風光。又在寫景中蘊含哲理:身處困境之時,只要妳堅定信念,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就會迎來壹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嶄新境界。(景中寓理)

 小結:

 《遊山西村》是壹首記遊的七言律詩。本詩緊扣“遊”字,按照“敘事—寫景—抒情”的順序,生動描畫出壹幅色彩明麗的江南農村風光圖,表達了對古樸淳厚的鄉村民俗的留戀和熱愛之情。

 再拓展,作比較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sh,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xiá。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huán來就菊花。

 註釋

 1、過:拜訪,探訪,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準備。

 4、雞黍:指燒雞和黃米飯。

 5、合:環繞。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軒:窗戶。

 9、場圃:農家的小院。(場:打谷場。圃:菜園。)

 10、話桑麻:談論莊稼。

 11、就:赴。這裏指欣賞的意思。

 (比較閱讀,學生分組探討學習)

 明確:

 《過故人莊》以親切的語言,如話家常,寫詩人到農家做客的情景,描繪了恬靜秀美的田園風光,歌頌了淳樸誠摯的友情,表達出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比較兩首田園詩

 1、相同之處:都是律詩;都先寫做客原因,再寫路途見聞,最後寫重遊之願;都表達了對優美田園風光的熱愛。

 2、不同之處:《遊山西村》中,“拄杖無時夜叩門”,表明詩人重遊的時間不確定;而《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表明重遊時間是確定的。

 《遊山西村》側重表達了詩人對農村古樸民風的留戀;《過故人莊》更側重於表達對深厚友情的贊美。

 課堂練習

 1、壹般來說,格律詩的()聯和()聯需要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找出《遊山西村》壹詩的韻腳,標記出來。此詩所押的韻是()。

 2、既寫景又蘊含哲理的詩句是()

 3、贊賞農民朋友熱情好客的詩句是()

 4、表現村民淳樸風俗的詩句是()

 5、表明留戀田園風光和古樸民俗的詩句是()

 課後作業

 1、背誦並默寫《遊山西村》。

 2、搜集幾首田園詩,摘抄下來,積累知識。

 翁卷的《鄉村四月》、範成大的《田園四時雜興》(其壹)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等等。

 3、閱讀並摘抄陸遊的詩,體會他的愛國情懷和創作風格。

 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七言律詩)

 首聯:熱情好客

 頷聯:山村美景{對偶}

 頸聯:淳樸民風{對偶}

 尾聯:抒寫願望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陸遊,理解詩意;背誦本詩。

 2、理解主題,學會賞析名句,體味詩詞意境。

 3、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壹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擠他,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皇帝偏聽偏信,結果陸遊被棄。

 陸遊懷著滿腔的憤怒,回到老家紹興閑居。壹天,陸遊前往山西村拜訪友人,友人及左鄰右舍聽說陸遊來訪,都熱情地接待他,家家戶戶擺酒設宴相迎。那淳樸的民風使陸遊十分感動,他詩興大發,寫下詩篇《遊山西村》。詩中有這樣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後用來比喻環境的突然轉變;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在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整體感知:

 1、“遊”,出遊。“山西村”,是指當時三山附近的壹個小村。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鄉下做客時,農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達了詩人熱愛農村的真摯感情。

 2、陸遊(1125—1210),南宋偉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現浙江省紹興市)人,做過寶章閣待制。幼年時正當金兵向南入侵,隨家逃難,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年時期,曾到四川、陜西壹帶,參加軍隊生活,前後九年,進壹步激發了愛國激情,對他的創作

 有很大的影響。由於他堅決主張抗戰,政治上經常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愛國詩人陸遊在政治鬥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遊由於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他晚年失去了官職,回到了故鄉,報國信念始終沒有衰退。壹生留下九千多首詩,大都洋溢著愛國熱情,充滿收復失地的信心。風格豪邁是他詩歌的特色。

 三、細讀品味:

 1、“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足雞豚”,形容菜肴很豐盛。“足”,“足夠”。“豚”,小豬,這裏泛指豬。

 2、“山重水復疑無踟,柳暗花明又壹村”。這壹聯描繪了山水復雜紆曲的美麗風光,表現了遊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壹帶村莊。

 兩句後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生意不絕的啟示,引導人們從壹個狹小的圈子奔向壹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前壹聯寫村外風光,這壹聯轉為寫村中所見所聞。春社日將臨,農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家的穿載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俗習尚。這二句勾勒出壹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4、“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意思是說,從今以後,假如妳們允許我在空閑的時候趁著晚上的月色前來訪問的話,那麽,我會隨時在夜間拄著杖叩啟妳們的家門的。這裏,不僅說明了陸遊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麽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四、教師小結:

 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塗抹,而自然成趣。

 詩中表現了農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五、布置作業: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六、板書設計:

 遊山西村

 農家——豐衣足食;村外——景色優美;村內——民風古樸;希望——隨時做客。

七年級下冊遊山西村教學設計 篇3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4個生字,了解“山西村、臘酒、豚、疑”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聯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樸以及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意思,並嘗試加以運用。

 三、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蘇軾在遊歷西林山寺有感而發,題詩寫詞,而流傳至今,而在宋朝同樣也有這麽壹位詩人,在遊歷壹座村落時,也寫下了千古絕唱!這位詩人他是誰呢?又留下了怎樣“絕唱”?今天就壹起來學習下《遊山西村》。

 (二)初讀感知

 1、讀過標題妳是否有疑問?

 預設:山西村在什麽地方?

 過渡:山西村只是壹個小山村,作者去這個山西村遊玩會有什麽收獲呢?

 2、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讀音和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解決生字詞。

 指導:學習生字“豚”,註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寫法上左窄右寬。

 4、學生齊讀,思考概括詩歌大意。

 (三)深入研讀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壹說四句詩都是什麽意思?

 2、作者這次出遊到底收獲了哪些呢?(小組合作)

 收獲壹:村民的熱情

 (1)從哪裏看出來村民熱情好客?

 明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要笑話農民朋友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時的情景,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妳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從“莫笑”壹詞可以看出,詩人叫大家不要笑。這裏的酒菜雖然簡單、淳樸,但包含了村民對詩人的深厚情誼。)

 (2)再次齊聲朗讀,讀出情感。

 收獲二:人生哲理

 (1)從哪句詩獲得哲理?

 明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山重水復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壹個村莊。)

 (2)在山重水復,作者以為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他眼前壹亮,看到了什麽?這裏景色怎麽樣?

 (3)這句詩看出了怎樣的哲理?

 明確:對自己眼下困頓遭遇表示樂觀豁達。提出了不論前路多麽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的人生哲理。

 (4)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妳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四)鞏固提高

 詩人出遊獲得了很多收獲,那麽經過今天的學習,妳有哪些收獲呢?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本課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結束課堂。

 作業:

 1、將這首詩背給妳的家長聽,並和他們談談妳對這首詩的理解。

 2、制作“陸遊小檔案”。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