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鬥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壹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壹塊“遼王憲鼎建萬壽寶塔記”碑,字跡斑駁,是研究塔的宮建歷史的珍貴資料。塔內設螺旋式石梯,壹至五層為壁邊折上,第六層為室內折上。沿石梯攀上頂層,仰見薄雲片片,縈繞塔頂,俯見大江茫茫,浪奔濤湧。簡介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亦名“接引塔”。位於荊州市沙市區荊江大堤內側素有萬裏“長江第壹磯”之稱的觀音磯(形似象鼻,又稱“象鼻磯”)頭上。系明藩遼王朱憲炯遵太妃毛氏命為嘉靖帝祈壽(或謂嘉靖帝為毛太後祝壽)而修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嘉靖三十壹年建成,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作維修。該塔向南,塔身以磚、石砌築,八角七級,通高40.76米。因泥砂淤積,長江河床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於隨河床增高而逐年高築的荊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低於現堤面7.23米。成為荊江變遷的見證。塔基須彌座,八角雕力士,塔身中空。塔額、枋、鬥拱皆仿木構建築形式,塔壹層正中供壹尊高8米的接引佛,甚是肅穆。塔身各層***飾有87尊冰清玉潤、生動傳神的漢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內外壁還嵌有浮雕佛像磚、花紋磚、文字磚***2347塊,磚雕佛像或端坐、或肅立,各具風姿,據傳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詔各地敬獻,因而極具地方特色;字磚中所刻漢、藏、滿文今猶可辨。頂置銅鑄鎏金塔剎,上刻《金剛經》全文。
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以萬壽寶塔為主體辟建“寶塔公園”,園內古樸典雅,竹木蒼翠,亭廊樓閣,綠樹婆娑。遊客從底層進入塔室,登臨塔頂俯瞰,大江襟帶,街市繁華,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更成為人們遊覽憩息的“人間天堂”。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壹漢白玉力士為砥柱。塔內壹層正中有接引佛壹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並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塔身中空,內建石階,可盤旋而上至各層,每層向外洞開四門;依門俯瞰遠眺江流城廓美不勝收。萬壽寶塔與中國眾多寶塔相比,特色獨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這壹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於長江河床、水位在漫長歲月中逐漸擡高、荊州大堤隨之不斷加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