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押韻的詞是“聲”和“明”。
作者:顏路
原文:
草鋪隔田六七裏,笛作夜風三四回。
黃昏飽餐歸來,不脫蓑衣臥月色。
原文賞析:
第壹句“草店橫場六七裏”,形容的是視覺感受。放眼望去,袁野上的草郁郁蔥蔥。
第二句,“笛子使晚風響三四遍。”描述了聽覺的感覺,聽著耳朵,晚風中牧羊人笛聲。
第三句“黃昏歸來飽餐壹頓”詩人轉筆,直接開始描寫牧童。牧童飽餐壹頓,已是黃昏後。
最後壹句“躺在月光下不脫蓑衣”描述了壹個牧童休息的場景。壹個以大地為床,以天空為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呼之欲出。
全詩生動地展現了壹個牧童晚歸的畫面:原野,綠草,笛聲,牧童,麻纖維,明月。詩中有場景、有感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場景由遠及近出現在詩人的視野中;是壹首贊美勞動的短歌,描寫了田園生活的寧靜和放牧兒女的辛苦。草原,笛聲,月夜,牧童,像壹幅淒涼的水墨畫,讓讀者感到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