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盛開月未圓”這句詩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出現了兩次。
鹹豐十壹年二月九日,他在給湘軍部鮑超的信中寫道:
“不愧為戈什哈,王廷貴自京以來,壹路上沿京師而行,妳的名聲很好,很欣慰。我只希望妳永遠守著‘花未全開,月未全’的戒律,妳的名氣會越來越大。”
曾國藩聽說北京百姓都稱贊鮑超戰功卓著,但希望他不要越來越狂妄,恪守“花未全開,月未全”的道理,繼續虛心做事,這樣他的名聲和地位就會越來越高。
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八,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寫了壹封信,這首詩也出現了:
“只有當和哥哥興趣相投的時候。哥哥的野心,春夏還挺舒服的;余的野心相當接近秋冬。弟弟的意圖是放松,元氣旺盛,剩下的是增加,元氣厚實。平日裏最好記住‘花未盛開,月未圓’這四個字,以為惜福護泰之法,不擅長這個,剩下的就是護兄、護錢、護軍械等東西了。每次表現出壹點克制,我還是指‘花未盛開,月未圓’。”
1860年10月,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英、法、俄等駐華大使憑借不平等條約落戶北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同治元年(1862),清朝發布上諭,正式宣布“借師助剿”,即借英、法等國兵馬,助剿太平軍。
早在太平天國興起時,曾國藩就組建湘軍作為地方軍事力量,鎮壓太平軍。他的弟弟曾國荃作為湘軍的壹名將軍,也投身於抗擊太平軍的戰爭中。
在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天津之前,曾國荃曾寫信給他的兄弟,抱怨最近發生的壹些無聊的事情。曾國藩以為他在生自己的氣,於是解釋;“我們只是在想法和做事方式上有些不同。兄弟,妳意氣風發,我做事卻比較內斂。
平日裏,我喜歡前人寫的‘花未全開,月未滿’這幾個字,而且我認為這是保利保泰的最好辦法。想到我撥給哥哥軍營的錢數與他的預計數額不符,曾國藩說:“每次撥給妳軍費,我都比較節制,這就是‘花不盛開,月不圓’的道理。”
曾國藩把“花未全開,月未滿”作為自己的為人處事之道。全世界都追求壹輪圓月,他卻崇尚壹種不完美的美。他知道完美不是事物的常態,不完美才是,所以他告誡自己,也告誡別人,凡事都要有分寸,做事不能做得太滿,做人要有節制,要謙虛。
曾國藩書信中的“老人”,指的是北宋名臣蔡襄寫下的“花未全開,月未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