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的七月七日乞巧節又稱七夕節。
七月七,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當天的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
七夕節的“夕”是指晚上。相傳是夕為天上星宿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節日由此而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中間,可說是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博得人們的廣泛同情,因而七夕節形成的民俗,也都與牛郎織女有關。
此句詩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長生殿》是清代大戲劇家浙江錢塘人洪升所撰,搬演唐明皇與楊貴妃故事,全劇五十出,曲文華麗高妙,音律婉轉嚴謹,結構細膩曲折,以“金釵鈿盒”為其中關鍵,離合悲歡,錯蹤參伍。場次安排穿插得當,搬演者無勞逸不均之慮,觀者聽者有層出不窮之妙,被公認為是壹部完美之作。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早期都以宮廷艷事及女色禍國為主。而白居易的《長恨歌》經由詩歌的宣染,美化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把李、楊二人由歷史人物轉化為傳說人物,元代白樸據此寫成四折的“梧桐雨”雜劇。
洪升以“梧桐雨”雜劇改寫的“密誓”、“驚變”、“埋玉”、“雨夢”四折為主,配合了“長恨歌”,將唐玄宗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演化成《長生殿》傳奇。洪升也是因為在孝懿皇後喪期內仍然觀看《長生殿》,被革職回鄉,酒醉落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