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蕩山可分為靈峰、靈巖、大龍瀑布、鹹勝門、雁湖五個景點。有380多處景點,包括102座山峰,64塊巖石,26塊巖石,46個洞穴,14座山峰,18座瀑布,28個水池,6540個瀑布。雁蕩山有許多奇峰,如畢卓峰、獨秀峰、玉女山、雙灤峰、金雞峰、孫爽峰、戰旗峰、聚珠峰和剪刀峰。
雁蕩四十六洞,觀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險,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嵌於赫章峰頂的觀音洞,是唐代高僧善牧最早的居所。洞高100米,寬40米,深40米,洞內佛樓依巖而建,達9層。洞口是天王廟,裏面有四個大金剛。殿後有377級石臺,直通頂屋。頂室為觀音殿,其余為寺院。從八樓的左墻往洞內望去,可以看到壹尊略大的觀音佛坐在蓮花臺上,被稱為“壹指觀音”。從洞頂望出去,天空只有壹條線,稱為“壹線天”。洞內還有洗心洗玉泉,頂堂旁還有洗心池,水很幹凈。
雁蕩瀑布以大龍瀑布、三水巖、西大瀑布、梅雨瀑布和三者瀑布最為著名。被譽為“天下第壹瀑”的大龍瀑瀑布位於馬鞍嶺以西3公裏處。水從李安運落下,高度約為190米。徐霞客曾在遊記中寫道:“怒濤滾滾而來,改變了極端的局面,雷霆萬鈞,飛雪噴薄。”清代袁枚的《大龍瀑》詩中說:“龍Baw勢極高,首瀑滿棉。五尺以上還是水,十尺以下都是煙。形勢高達百尺至千尺,水雲煙難分。”南雁蕩山,簡稱南巖,位於平陽縣西部,距溫州市區87公裏,屬於國家級雁蕩山風景區。主峰是王峰,海拔1077.7米。南雁蕩的發展早於北雁蕩。五代時,壹位僧人帶領300名弟子在此發展。南巖景區面積97.68平方公裏,有山峰67座,巖石28塊,洞穴24個,池塘13個,池塘8個,石頭9塊。有東西洞、順溪、稠溪、石城、東嶼等景點,其中東西洞景點比較密集。半平方公裏之內,有唐代的儒家文學院、仙姑洞道觀、觀音洞寺,全國罕見。
東東
東東洞高10米,寬5.6米,深100米。洞口挺立,名曰“五色屏”,又稱“石天門”。
華表峰
東北洞壁之上,有壹華表峰,直如圓柱,高40余米。
匯文書院
下面是石,有壹個半圓形的門,看起來像壹個古老的牌坊,刻有“東門”,裏面是匯文書院。
匯文書院原為北宋陳、陳景邦求學之地。後來,朱帶領許多弟子來這裏講學。清代光緒重建。清末著名學者孫寫下這個標題:“伊洛講尊,永嘉前輩多讀書”,至今猶存。
觀音洞
書院右側,懸崖之下,是南巖著名的觀音洞。洞高21米,寬45米,依洞而建壹座古廟。青峰環繞,有普陀峰、蝙蝠峰、畢卓峰等景點。
天空的狹長地帶
右邊的“視線天空”是由陡峭的懸崖形成的,有100多米高,中間只有壹米。只有爬160石階才能到達頂端。
董熙
西洞又叫“仙姑洞”。相傳南宋時,村中朱,名禪元。十六歲出家,在這個山洞裏住了二十年。他經常收集藥給人治病,治好了,然後就消失了。人們在洞口建了壹座道觀來紀念它。洞穴高18米,寬44米,深29米。有七個三層的亭子,大部分與洞穴相連。洞內有十八進士洞和連環洞。洞外有珍珠泉、石斧巖、俞曄池、袁乙心、三臺道源、朝天鯉魚等景點。
十二峰
從洞前望出去,有十二座山峰,每座都以其形狀命名:蝙蝠峰、文筆峰、玉女山、森人峰、三臺峰、會仙峰、美妝峰等等。南雁蕩山景色壯美。在古代,它被分為五條路:秋淩、周西、十陵、吳山和順溪。現在它分為七個景點:石城,赤巖山,東西洞,順溪,周西和東嶼。中煙碭山,原名白石山,位於樂清市西南10公裏處,距溫州市區20公裏。轄於丹、西礦、三湖、東礦、鳳凰山、羊八洞、劉公谷等7個景區,總面積93。44平方公裏有300多個景點。南朝謝靈運寫過壹句詩:“千傾引遠堤,萬裏流長汀”。
中國著名的雁蕩是西方祭祀和玉簪景區。西祭遺址貌似北雁蕩山,21景點。玉甑峰,海拔500多米,峰下有玉洪洞,洞內有玉屏寺,雕梁畫棟,古意盎然。玉洪洞對面的懸崖上,是白龍洞,裏面有建築。
雖然中雁蕩山的名氣不如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但是溫州的很多名人也是相當有知名度的。如南宋王的《登白石山》中有“十裏湖山碧,兩溪寒玉鬥。路從鳥頭上過,人走在白雲深處。葉適《白石百匯院經》贊曰:“樂清之山,東有野,西有白石。到了上水,會看到崖頭上頂著壹塊巨石,非常威武有力。還在幾十裏之外,危險絕對是奇跡。其山麓平坦,泉水深流,芳草多,大樹多,土地美不勝收。“東雁蕩山也叫半屏山風景區。民謠裏說,“半屏山,半屏山,壹半在大陸,壹半在臺灣省。“大陸半屏就是為了這個。”江南史靜《半屏山題》詩雲:“世間最難判因,最難釋理。
好屏壹半在洞頭縣,殘墻是臺灣島留下的。如果妳想打回去,妳還在海那邊。如果妳想離開,妳會死。兩岸隔海相望,何時能相見?“景區面積0.95平方公裏,東部沿海懸崖如刀斧,群山壹分為二,巍然屹立。數千米的懸崖上,先後開出迎風屏、紅象屏、孔雀屏、古浪屏等巨大的石刻繪畫屏。
“黑龍海”是它的奇觀之壹。壹條長約百米的黑色玄武巖地質帶夾在壹大塊黃石崖中,勢左高右低。黑色巖石的壹端長出雙角,看起來像水龍頭。盤桂閣是建在半屏山上的壹座石亭,因漁民在等待親人返鄉而得名。單體海拔57.5米,東西向。它是壹個六角形的停滯,由6根長3米、直徑0.05米的石柱組成。這個亭子可以欣賞島上的風景。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又稱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甌海區澤雅,距市區35公裏,總面積128.6平方公裏。
該地區的景觀以瀑布、碧潭、幽峽和怪石為特色。有金坑峽、七瀑、高山角、朱妍、西山、龍溪、雲起、五峰等八大景區,230多個景點。這裏是峽谷瀑布風光,九龍瀑布的三重瀑布連成百余米高的水幕;鱷魚池嵌在石墻裏,水清見底;珠石直徑23米。推搖石時會動,雷石會響。漆樹、桂花、楓樹等七種古樹,送同壹棵樹。
澤雅的水雉非常有名,有270多* * *座,有二連雉和三連雉,是景區入口處典型的石橋村南鬥-四連雉。
金坑峽景區是澤雅主要景區之壹,位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距市區35公裏,總面積3.19平方公裏。被譽為“浙南大峽谷”、“溫州第壹峽”。
金坑峽有壹溪九瀑,形態各異:班苓瀑、金坑銀瀑、朱令瀑、龍須瀑。有老鷹巖、金雞石、天柱峰、吳誌鋒、蠟燭門、金蟾望月、獅子喝水、悟空臉譜、老翁聽瀑、大小天門等此外,還有田童洞、穿洞洞、盤絲洞、峽谷天池、舞獅球、千年紅豆杉群落等眾多景點。
景區內的人文景觀保持了古驛道棧、古原始造紙作坊、三大原始古村落、古橋、古寺等諸多景觀。還有仙女浴、七姐妹樹、仙女梳妝洞、閻太師洞等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