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9世紀的著名詩人,在世時就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生於英國林肯郡,出身牧師家庭,兄弟均有詩才,肄業於劍橋大學,詩作題材廣泛,想象豐富,形式完美,詞藻綺麗,音調鏗鏘。其131首的組詩《悼念》被視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秀哀歌之壹,因而獲桂冠詩人稱號。其他重要詩作有《尤利西斯》、《伊諾克·阿登》和《過沙洲》詩歌《悼念集》等。 他深受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於1850年獲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後來又在1884年被封為男爵。然而,這樣壹位大詩人也有對自己喪失信心的時候,竟曾經想刪去自己詩作中的精華部分。
日前,人們在美國壹位收藏家搜集的大批丁尼生手稿中找到了壹本詩集的校樣,其中有他對自己詩作的校改。這本留有詩人校改手跡的書籍是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發現,因為丁尼生非常不願意讓人看到自己對作品的改動。從這本書中,人們發現丁尼生曾打算對自己1855年的名作《輕騎兵進擊》(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進行大幅度刪改,原因是當時人們對他同期的作品《莫德》(Maud)頗有微詞,他因此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另壹個原因則是丁尼生年輕時曾備受批評家指責,以致他壹度沈默了整整9年,在那期間壹首詩也沒發表。
《輕騎兵進擊》是丁尼生為歌頌克裏米亞戰爭中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襲擊俄軍的英國輕騎兵旅而作的。這是壹次自殺式的襲擊,英軍傷亡人數達到了247人。在這本校樣中,丁尼生用黑色墨水勾掉了《輕騎兵進擊》壹詩的幾乎半數詩行,打算把它們刪去,其中包括壹些為人們熟知的名句,比如“他們無意追根究底/他們只是慷慨赴死”以及“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錯誤”。這裏所說的“愚蠢錯誤”是指巴拉克拉瓦戰役中由英軍兩位指揮官之間的摩擦引發的指揮混亂。
不過,這些修改最終沒有成為現實。10年之後,丁尼生親筆謄寫了這首詩的最終稿。在詩稿底部的自註中,詩人著重指出了“愚蠢的錯誤”那行詩的重要意義,其中寫道:“這首長短格的詩是在讀了《泰晤士報》記者(關於戰爭)的第壹篇報道後寫的,全詩由‘有人犯下了愚蠢的錯誤’壹句生發而來。”
其有名的壹句話: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人就是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丁尼生))
丁尼生的生涯與作品
早期生涯及作品
丁尼生出生於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親是村莊教區牧師。年輕的丁尼生曾在父親的圖書館裏閱讀大量書籍,並在8歲時開始寫詩。1827年,阿爾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裏克及查爾斯出版了《兩兄弟詩集》,其實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爾弗雷德的詩歌趨於平淡,只是單純模仿偶像拜倫的作品。
1828年丁尼生進入了劍橋大學。1829年他的詩歌《廷巴克圖》贏得了校長金牌。他成為壹個學生團體“使徒(the Apostles)”中的壹員,並在這些同伴的鼓舞下於1830年出版了《抒情詩集》。壹些評論家喜愛這本書中的《馬裏亞納》和其它幾首詩歌,但總的說來是持負面評價。
1831年丁尼生的父親去世,丁尼生未取得學位就離開劍橋。第二年他出版了壹本小冊子,名為《詩歌》,但並未被廣泛接受。隨筆作家阿瑟·亨利·賀萊姆是丁尼生最親密的朋友,也是他姐姐的未婚夫於1833年去逝。在痛失密友及作品受到惡評的雙重打擊之下,丁尼生近10年內未再出版作品。
《詩歌》(兩卷本,1842年),贏得了評論家及公眾的熱烈歡迎。最好的詩歌包括《拍岸曲》(受賀萊姆之死啟發而創作)、《亞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廳》。丁尼生的長詩《公主》(1847年)與婦女權益有關,並試圖證明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幸福的婚姻。(吉爾伯托和蘇利文將詩歌改編為滑稽劇《艾達公主》。)丁尼生壹些最好的抒情無韻詩篇就來自於以“淚水,空虛的淚水”開篇的那首詩《公主》。後來的版本又加入《輕輕地,柔和地》以及其它幾首歌。
晚年及作品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發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終於付梓,自賀萊姆去世以來,丁尼生壹直在創作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詩,外加壹篇序言及後記,是英國文學中最偉大的挽歌之壹,也是丁尼生最能經受時間考驗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爾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繼威廉·華茲華斯之後,成為桂冠詩人。
丁尼生作為桂冠詩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莊嚴鄭重但有點拘謹的《悼惠靈頓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創作了《輕騎兵進擊》,以紀念英國騎兵在克裏米亞戰爭巴拉克拉瓦戰役(Balaklava)中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壹部長篇獨白詩劇,評論家對此頗有微辭。
1853年以後,丁尼生多數時間生活在自己位於懷特島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莊園中,有時會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薩裏郡阿爾沃的壹所房子裏。《莫德》遭到冷遇之後,丁尼生把自己封閉在法令福德,著手創作組詩《國王敘事詩》。1859年這壹系列的第壹部分出版,講述亞瑟王和他的騎士的第壹部分,立即獲得成功。
《伊諾克·阿登及其它詩歌》(1864年)中的《伊諾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詩歌之壹。其它幾部稍為遜色的歷史戲劇作品包括《瑪麗女王》(1875年)、《哈羅德》(1877年),以及《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國王敘事詩》和《得墨忒爾及其它詩歌》於1889年出版,《俄諾涅之死,阿卡巴之夢及其它詩歌》於1892年他去逝後出版。
《民謠及其它詩歌》(1880年)中優美的短篇抒情詩《過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靜的宗教信仰。他的葬禮上來賓朗誦了該詩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與喬叟相鄰。
壹些作品
《告別》A Farewell
Flow down, cold rivulet, to the sea,
Thy tribute wave deliver:
No more by thee my steps shall be,
For ever and for ever.
Flow, softly flow, by lawn and lea,
A rivulet then a river;
No where by thee my steps shall be,
For ever and for ever.
But here will sigh thine alder tree,
And here thine aspen shiver;
And here by thee will hum the bee,
For ever and for ever.
A thousand suns will stream on thee,
A thousand moons will quiver;
But not by thee my steps shall be,
For ever and for ever.
流向大海吧,清冽的小溪,
去獻上妳層層的漣漪;
妳身邊不再有我的足跡,
永永遠遠,相逢無期。
輕輕流淌吧,繞過草坪草地,
壹條將變成大河的小溪;
妳身邊不再有我的足跡,
永永遠遠,相逢無期。
在這兒,妳的榿樹將要嘆息,
在這兒,妳的揚樹將要顫栗;
在這兒,妳身邊蜜蜂將穿梭不息,
永永遠遠,絕無盡期。
壹千輪太陽將逐流而去,
壹千輪月亮將搖碎玉體;
妳身邊卻不再有我的足跡,
永永遠遠,相逢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