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馬詩”壹詩運用了比喻?

“馬詩”壹詩運用了比喻?

《馬詩》中確實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兩句就是典型的明喻。

原詩摘錄如下: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比喻相關的知識如下:

比喻是壹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壹。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壹種基本方式,通過把壹種事物看成另壹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對甲事物有壹個不同於往常的重新的認識。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類喻”、“借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

構成比喻內容上有三個要素:壹是思想的對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兩事物的類似點,(***同處和相似處)。文辭上分為三個成份,即: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詞 (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喻體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辭書又將其構成增釋到四個成份,即:本體、喻體、喻詞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