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三月三半農詩會歸來,這次在江陰大劇院舉辦,因為離住地不遠所以聽了朋友的介紹後就過去了。門票是內部贈送的,我不知道所以也沒有,在門口站到7.30開始的時候,才和朋友壹起進去。
不想多說了,從7.30-10.30大概三個小時左右,從開始的人頭攢動大概有進千人,到後來的稀稀拉拉,大部分人半途就走掉了。內容就是詩歌朗誦穿插著壹些搖滾民謠,總體表現平平,但加上幾個讓人痛不欲生,不知所雲的表演後,感覺很不好。激動的時候我真差點把礦泉水瓶仍上臺。憑心而論,想把詩歌搞成演唱會的樣子,難度很大,單單就說那些詩朗誦吧,對人聲音的要求就頗高,吐字清晰,抑揚頓挫的表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姑且不去說那些拗口深奧的詩句本身了,當然還要考慮我們這些本身欣賞能力就不高的觀眾。不管怎麽樣,還是要對於舉辦方這種努力表示尊敬,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弘揚文化傳統上來。
對於現代詩了解的並不多,知道的壹些也都是許多著名的經典詩句,大都是出現在中學高中的語文課本裏,所以都能夠朗朗上口,徐誌摩-再別康橋,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余光中-鄉愁,舒婷-致橡樹;戴望舒-雨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倉央嘉措,普希金,泰戈爾等,還有壹些不知道作者的國內外的詩歌,總之,感覺好的詩歌之所以能夠流傳久遠,本身寫得好是不用說的了,還有就是通俗易懂,所以婦孺皆知,廣泛流傳。後來也接觸過壹些當代詩,但是總感覺有壹種趨勢就是非拗口難懂便不叫詩似的,深邃博大無比,有時候看完所謂的詩作就不得去懷疑自己的智商是否正常,不懂!我想詩歌作為壹種文化的載體,如果脫離了生活,脫離了大眾,也只能是沙上樓閣,海市蜃樓。如果都是這樣的,也就難怪為什麽發展的江河日下了,觀者寥寥了。
大智若愚,大音希聲。世界上的真理,定理都是最簡單的,看起來壹目了然;最高科技的東西操作起來也大多簡單易懂;優秀的設計更是簡單明了,幾個線條,幾個字句。那我們的當代詩歌為什麽就不能做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