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針的修辭手法是什麽?
頂針又叫“頂真”、“連聯”、“連麻”,修辭學上統稱為“頂針格”。這種修辭方法的特點是,上壹句話末尾的詞就是下壹句話開頭的詞。這樣的句子就像壹串珍珠,由上而下,首尾相接,層層相扣,語言銜接良好,旋律優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頂針是壹種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文學體裁。這種修辭方法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使用了。《論語·魯茲》:“名不正,言不順;話不順,事不順;事不成,樂不樂;禮樂不盛,刑必失;刑不正,民不知所措。”自《詩經》以來,頂針在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宋元時期達到了頂峰。到了明代,頂針手法也被運用到傳奇劇本的創作中,如《肖波即墨縣令》中描寫縣令昏庸的語句:“古河未曾聞其夫婦,乃對面而眠;睡著了就醒不過來,醒了還是醉了;醉人!他怎麽會暈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