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很多詩人都比較憂郁比較消極?

為什麽很多詩人都比較憂郁比較消極?

多情是詩人的天性,詩人並非在憂郁的時候,才叫詩人。詩人之所以成為詩人,就是因為,他們對生活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感受。 詩人生命的輝煌不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而是看其心靈深處有沒有任情緒飄曳的空間,詩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獨白,是詩人情感的自然表露,如同山泉的輕唱,落葉的絮語,小鳥的歡悅,戀人的嬌羞,林中的響箭,初春的雷……在詩的字裏行間,凝結和潛藏著詩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活動,飛馳和飄搖著詩人行雲流水般的想象和思緒。 詩是壹種“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藝術形式,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豐富的情感反映生活是其特點。詩中的情感是濃烈而真摯的情、悲哀而疼痛地愛、摯情而凝重地吐露感情,是詩人自身的情之所致。沒有情,就寫不出好詩,情不真摯,就打動不了讀者。從這個意上講,詩人既屬於歷史,也屬於他自己。詩人如果漠然社會意義而只顧個性寫詩,結果不僅是自己的不幸,也是社會的不幸。詩人自身情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反映,雖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主觀性,但與個人所經歷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主觀的“情”與客觀的“事”的統壹。正是詩人超然物外,體悟人生的妙境,從看似空茫寂靜的世界中領略到至廣至深的哲理,在靜觀默察中透悟人生真諦,從而表現出深沈的審美力度以及強烈的情感震撼力。 詩由心生,情隨意動,詩歌與詩人本來就是相互交融的混合體,兩者不棄不離,形影相隨,患難與***。詩人的感情風格,或歡快或抑郁,或浪漫或憂傷,總是與個人的成長經歷緊密相連,主要取決於現實環境的刺激。 人生的確是太短暫了,也許正是因為人生的短暫,才讓人們在心中壹直企盼著永恒吧。永恒,因此也就似乎成了人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然而當我們每走完人生壹段行程回頭觀望時,才發現我們短暫的人生裏也有永恒的美麗,只是這美麗我們普遍人往往是渾然不覺的。是他們,那些用心用靈魂感受生命的人——詩人,幫助我們實現了那個無法實現的夢想,讓我們在短暫的人生裏欣賞、品嘗到生命的永恒與美麗。 很多人誤認為詩是宣泄和解悶,或是消愁的工具;壹些故做深奧、無病呻吟的晦澀的所謂"詩"作,充斥於市;壹些單純發泄個人情感的"詩"作,塞入耳管,孤方自賞的、遠離生活的、似是而非的“偽劣產品”,曾挫傷許多聖潔的心靈。不要忘記,在藝術的聖殿裏,詩歌永遠是文學王冠上壹顆璀璨而耀眼的明珠。 壹個虛情假意的人是寫不出詩來的,即使寫出來了也不可能打動人心。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壹個人是需要適當掩飾自己的情感的,這出自於人本能的自我保護或自尊的需要。 也許,對於多數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我們的自尊心太強了,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掩飾的太深,以至於有壹天我們難以去表達,這個原因使我們成為了壹個“正常人”,同時也是壹個平凡的人。 詩人也是快樂的:在作品中得以抒發自己的某種情感,走出壹身的煩愁,壹個詩人的情感在這裏升華! 真正的詩人是擁有自身的信仰情懷的,否則他們是不會懂得罪與愛,內心深處無法體驗積存人世間巨大的情感力量。他們的信仰表達,完全付諸於文字形式。文字世界裏,有他們完全的信仰體驗,有他們細致入微的情感刻畫。他們對精神的渴求,對人性初美的追憶,恰恰是壹切宗教信仰的終極目標。詩人以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心靈甚至於生命無時不在追尋信仰的佳美腳蹤。這也許就是常人眼裏所謂很多詩人都比較憂郁比較消極的原因吧。 詩人的智慧在於永遠能讓後來的讀者觀賞到壹幅絕倫的圖畫,聞到壹陣人性的芬芳,並使其醉倒其中。而我們沈醉之後,胸中充溢的唯有對詩人的感激之情。只要我們走進詩的世界,走近詩人,去聆聽詩人最真切的心聲和最深切的教誨,就將收獲更多的永恒的美麗。驀然回首,讓我們心靈如此富有的是詩人,讓我們感謝詩人吧,用我們最誠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