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古詩詞關於課堂上古詩詞的背誦

古詩詞關於課堂上古詩詞的背誦

邊境歌曲

李珀

五月的山依然滿是雪,只有寒冷,草看不到草。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士兵們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作戰,晚上睡在馬鞍上。我希望掛在腰間的劍,能迅速平定邊境,為國效力。

“夏塞曲”,唐代樂府的名稱。李白的《夏塞之歌》有六首,反映了唐朝對西北少數民族侵朝戰爭的反擊。下面是第壹首歌,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辛,表現了守邊戰士英勇殺敵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風景,描寫邊疆的極寒,以此來表現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都是從側面寫的,語言自然,規則不拘。詩的後四句描寫人物,表現了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戰士的勇敢和警惕。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為後四句士兵的英雄氣概做了鋪墊,可見作者構思之巧妙。

作者善於抓住有特色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達主題。如五月天山寒,無花無柳,只聞“折柳”壹曲,烘托邊塞環境的艱苦,用“追金鼓”“抱玉鞍”表現將士奮勇殺敵,高度戒備入侵。末了兩句“我願把劍插腰,直斬樓蘭。”詩人不用兵,直接抒胸臆,更加鏗鏘雄壯,表達了誓除邊患,報效國家的願望和決心。

收復黃河南北

杜甫

這個遙遠的西部站的新聞!北方已經被收復了!起初,我止不住淚水湧上我的外套。我的妻子和兒子在哪裏?他們臉上沒有壹絲悲傷。,然而我瘋狂地打包我的書和詩。在綠色的春日,我開始回家,大聲唱我的歌,喝我的酒。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鎮!。

註:劍外指劍門以南,又稱劍南,指古蜀之地。冀北,即冀州,指河北北部和遼寧西南部,是安史之亂起義軍發兵之地。

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又處在壹個復雜動蕩的時代,杜甫的詩大多是陰郁、悲涼、凝重的,而這首詩則不同。它壹掃往日陰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出神入化,輕快明朗。

第壹副對聯指出了真相。詩人雖然生活在刀光劍影之外,但聽說官軍收復了遙遠的“冀北”,還是喜極而泣。收復了河南、河北,平定了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安史之亂。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像廣大人民群眾壹樣獲得穩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

轉聯的兩句話,以轉為承,深化了文筆,寫出了詩人妻子兒女的快樂心情,使詩人更加激動,從而傳播了他的詩歌,情緒高漲。這兩句話歷歷在目,詩人的狂喜躍然紙上。

詩的最後兩句對聯繼續升華了喜悅,從前面的民族幸福、家庭幸福,到了幸福的回歸,表達了詩人在美好的春天裏,盡情飲酒,高聲歌唱,準備早日回家的願望。

這是壹首著名的“快詩”。開頭如飛筆,四句八句壹氣呵成,情感熾烈。之所以家喻戶曉,傳唱千古,就在於它深刻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情懷。

南苑

李賀

大人物為什麽不拿兵器去收山五十州?請去看有畫的創始人英雄的畫,又有壹位學者曾被稱為百萬世家的貴族?

註:吳鉤,壹把形似劍的彎刀。春秋時,吳人精於鑄鉤,故稱。這裏泛指武器。靈巖閣,古代朝廷為表彰英雄而建的壹座掛有英雄畫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在南園寫的十三首詩中的第五首,表達了他想放棄文學,成為壹名武術家,為國家統壹事業做出貢獻的願望。

詩的第壹句“男兒何不取吳鉤”,熱切而豪邁。這不僅是壹個普遍的問題,也是壹個自我的問題。在鼓勵別人的同時,也鼓勵了自己,表達了使命感和對國家的熱愛。接下來的壹句話,承前啟後,氣勢磅礴,喊出了揮劍殺敵、馳騁沙場、收復失地的心聲。字裏行間流露出強烈的希望國家統壹的思想感情。這兩首詩壹氣呵成,節奏明快,讀完讓人耳目壹新。詩的最後兩句號召有誌之士“取吳鉤”去沙場服役,以此來激勵他人,鞭策自己像淩煙閣中的那些英雄壹樣為國出力。(當然,聯系到作者的生活經歷,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自己沒有才華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