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的大意是:曹丕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壹提筆,就能寫壹篇文章。他知識面廣,記憶力強,兩種才能都有。如果我們能有壹個宏大寬廣的度量,公平正直的真誠,勤奮的誌向,道德和道義,那麽我們就不會遠遠落後於古代的聖賢。
本文要說的習語是“遼闊的程度”,意思是宏大和寬廣的度量。這也是《三國誌》作者陳壽首創的成語之壹。
曹丕生於鐘平四年,曹操的次子。自幼熟讀古今經典、百家爭鳴的作品。他很有文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是歷史上第壹個留下大量作品的皇帝。他的兩首《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七言律詩。和《令詩》是當時罕見的六言詩。曹丕的《雜詩《黎陽作》長達360余字,對後來的長詩影響很大。
曹丕的散文成就除了在詩歌上有很高的造詣外,在中國散文史上也有很大的影響,用詞典雅,意境悠長。他的《大墻上槁行》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篇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論文,對後世影響深遠。
然而,曹丕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雖然為後人所稱道,但他的性格缺陷也讓後人感到輕蔑,其中最受詬病的就是他狹隘的氣度。年輕時,曹丕因為叔父曹洪不願借錢給自己而懷恨在心。在他稱帝後,他實際上監禁了叔叔,沒收了他的所有財產,甚至羅誌也想處死他。如果不是母親和妻子出面勸阻,曹紅叔叔會不會冒著生命危險都是個問題。
除了睚眥必報的性格,作為壹代帝王,曹丕有壹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寬容,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曹辛之子鮑遜,因多次勸阻,被曹丕殺害。總的來說,曹丕是壹位傑出的作家,但不是政治家。曹操選擇了他而不是曹植,也不知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