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唐詩三首》教學設計

《唐詩三首》教學設計

《唐詩三首》教學設計

張菲菲

教材簡析

唐詩三首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三首均是唐人所做的古體詩。《石壕吏》是偉大詩聖杜甫的“三吏三別”之壹,通過講述安史之亂中石壕村壹戶人家的悲慘遭遇,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控訴。《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杜甫晚年,詩人由茅屋被風雨襲擊的遭遇,生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了壹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賣炭翁》通過賣炭老人慘遭宮使強取豪奪的故事,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本質,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從內容上看,這三首詩都屬於敘事詩,描寫簡練傳神,從情感上看,都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編者把這三首詩放在壹起,用意很明顯,三首詩的體裁、內容、情感基本屬於同類,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改變逐壹講解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其次,這三首詩在疫情期間上網課時老師已逐壹分析講解過,但大部分同學網課學習效果極差,針對這種情況,不能不講,也不必逐壹講,最好的選擇就是網課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群文閱讀,通過復習提問、分析比較、綜合判斷,鞏固舊識,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理解三首古詩的主要內容。

2、比較閱讀,分析三首詩在句式、用韻、描寫、情感等方面的異同。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理解“詩歌合為事而作”。

教學過程

壹、導入

疫情當中,許多作家、詩人包括我們,記述了關於疫情的社會現實,表達了對人性、社會、自然的壹些思考,這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提出這個主張的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事而做”的詩歌。

二、朗讀

分別指三名同學朗讀三首詩,其余同學點評,糾正讀音。

三、求同

1、體裁——古體詩,特點:句數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數也沒有嚴格限制。區別:《石壕吏》是五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賣炭翁》有三言、七言。

2、內容——敘事詩,都寫了底層社會勞動人民(都是老人)的疾苦。

四、比異

1、誰最可憐

(設計意圖:以曲問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詩歌中環境、語言、肖像等描寫分析人物形象,進行對比思考)

這三首詩都寫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人的不幸生活,妳認為,這三位老人誰最可憐?

生回答並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

《石壕吏》中的老婦人:家貧,白發人送黑發人,服役(語言描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家貧,風摧茅屋,屋漏偏逢連夜雨(天氣、環境描寫)

《賣炭翁》:家貧,燒炭艱辛,賣炭路遠,矛盾心理,被宮使掠奪(肖像描寫)

(最後壹直認為,《石壕吏》中的老婦人有喪子之痛又被迫服役,最為悲慘)

2、誰最高尚

(設計意圖:通過人物心理活動探究人物形象,感知詩聖的情懷)

①三位老人都遭遇不幸,令人同情,面對生活的摧殘,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做,誰最讓妳欽佩?

《石壕吏》中的老婦人:為了丈夫、兒媳和孫子,寧可自己前去服役,其勇氣令人欽佩,也讓人心酸。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由自身的痛苦推己及人,甘願為天下窮苦人的幸福犧牲自己,更為高尚。

②說說詩人杜甫,了解詩聖的偉大情懷。

(此處自然過渡,引出關於杜甫的生平和詩作成就,感知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3、造成悲劇的原因

《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戰爭造成兵役苛刻,民不聊生。

《賣炭翁》:宦官假借“宮市”之名強取豪奪民間財物。

五、誦讀表演

選擇三首詩中最觸動妳的壹位主人公,設計誦讀表演,展現其不幸遭遇,可與周圍同學合作。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表演體會情感和三首詩不同的表現手法)

提示:

《石壕吏》:三人對話表演,突出“吏”的兇橫殘暴、咄咄逼人,老婦訴“苦”的淒慘,旁白要讀出沈重、同情、矛盾復雜的心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詩人經歷在壹場暴風雨中的內心獨白,要讀出“痛惜、焦急——憤怒、無奈——愁苦、憂思——堅定、悲壯”的情感變化。

《賣炭翁》賣炭翁雖然是冷靜客觀的記敘和描寫,但要註意賣炭翁和宮使之間的強烈對比,要讀出賣炭翁的困苦、矛盾、艱辛和宮使的飛揚跋扈、頤氣指使、蠻橫無理。

六、作業

任選壹首詩,發揮想象,增加壹些細節,用增加喜歡的方式改寫成小故事。

教學反思

這三首詩歌篇幅較長,群文閱讀稍有難度,但教師摒棄過去逐首逐句講解的傳統教學策略,采用對比閱讀的形式,尤其幾個曲問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較好,但僅限基礎較好、思維活躍的11班,在基礎較差的12班采用同樣的教學策略就行不通。12班的孩子壹多半都沒有上網課,課前也沒有按要求預習,沒有認真讀過詩歌,所以在第二個環節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了,於是我馬上調整思路,讓學生反復誦讀,再按傳統的教學方式逐壹講解。

這次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的大膽嘗試帶給我很多思考:壹是創新設計能給課堂註入新鮮活力,但不能只追求形式的創新,還要緊貼文本,註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二是提問的藝術性,本節課兩個曲問設計比較成功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問題的設計上多下功夫;三是分層教學的實施,根據兩個班學生不同的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最後都能達到教學目標,那麽在同壹個班級層次不同的學生,又該怎樣落實分層教學?四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比如誦讀表演的環節,學生在具體參與的過程中有了代入感,就能夠理解三首詩歌的表現手法,難點就此突破,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點撥非常重要,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生成,教師要善於捕捉這些資源,再生成。

課堂教學藝術永無止境,這次嘗試是壹個良好的開端,相信壹路探索下去,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