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遠處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香味飄來。
——王安石
據惠洪《寒齋夜話》記載,王安石這首詩的寫作原因說:“龔景欲訪貴士,未曾謀面。”這個說法有多靠譜,很難破;王安石的詩沒有年表。除了作品中的事實外,大部分都無法確定其具體年代,所以無法從寫作年代來考證他的所作所為、所交往的人和所作的詩,所以只能對詩進行評說。
詩的第二句“淩寒獨開”,表達了對梅花的極大欣賞。嚴冬,花開正盛,特有的梅花寒,報告著即將到來的春天的消息。這就是詩人所欽佩的那種英雄氣概。這不僅可以從字面上看,還可以“以詩為證”。詩人又有傑作《紅梅》。前兩句說:“春暖花開只需半朵花就能發財,多不應寒。”“奈”“奈”這兩個字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不奈”是“不寬容”的意思,是不能忍受的意思。總之,詩人怕冷,送晚了,不是恭維。相比之下,這首詩的“淩寒獨開”自有傾倒之意。因此,“淩寒”這個詞應該是詠梅這首詩的主幹。
由於梅花的潔白和百花盛開的寒冷季節,詠梅自古以來的詩歌都與雪有關。比如梁健文帝的《雪中尋梅花》:“永遠不要驚訝梅花來得遲,讓我們在雪中窺見壹斑”;何遜《晨梅賦》:“霜在路上,雪當寒”;殷鏗《雪中吟》:“春寒雖近,舒眉雪猶飄”...唐宋以後,更是數不勝數。但這首詩並沒有在畫面上體現梅子帶雪,也沒有在意象上模仿雪帶梅。花雖似雪,詩人“為香而來”,“遠觀知非雪”。雪被提議讓梅花芬芳。意思是雪是高潔的,但是梅花不僅有雪的高潔,還有雪所沒有的芳香的性格。這朵梅花不僅寒中燦爛,寒中散發出暗香。寒冷既不能壓垮梅子的顏色,也不能壓垮它的香味,可見它的“淩寒”豪情。“暗香”這個詞顯然來自林逋的詠梅名句“暗香飄黃昏”。
南宋詩人李泌在《王靖雯詩集傳註》中這樣評價這首詩:“古樂府”是庭院前的壹棵梅樹,卻冷得醒不過來。只是說花如雪,沒有意識到有香味。"龔景稍稍改變了他的耳朵,甚至是同樣的. "連同”也不壹定,李泌可能認為說“連同”就可以免除王安石的攻擊,但其實王安石用的是前人的意思,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這首《古樂府》只是詠梅的壹朵梅花,它的形象和意境並沒有體現在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則以壹句“淩寒”來表現詩人對梅花的感情,所以有所寄托。這樣,詩人自己也進入了詩中,吟唱著“我的境界”,這首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純粹客觀的描寫。
王安石擅長翻譯前人的詩詞。比如上面引用的《紅梅》中最後兩句:“北方人初無知,卻視之為杏花”,這也是對嚴舒詩“晚開三月或二月,北方人當視之為杏花”的意譯,不過是在用後者,而前者只是反著用而已。詩歌的好壞,不在於前人有沒有教過,而在於它能獨辟蹊徑,推陳出新,鑄造自己獨特的意境。能做到這壹點,哪怕不是無意的“不小心”,而是有意的抄襲,有什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