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語文題型
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壹.選擇題:(***計27分)
題型分類: 1. 語言文字運用; 2. 現代文閱讀; 3.文言文閱讀。 (壹)語言文字運用選擇題:(***3小題,每題3分,合計9分)
1.成語辨析題 2.病句辨析題 3、排序題(語言連貫題) 小閱讀:
(二)現代文閱讀(***3小題,每小題3分,合計9分)
1.概念詞語 2.句子理解 3.信息篩選
4.要點概括 5.推斷想象
(三)文言文閱讀(***3小題,每小題3分,合計9分)
1.文言實詞 2.古今異義 3.文言虛詞 4.信息篩選
5.性格表現 6.內容歸納 7.全文把握
二. 主觀題:(***計123分)
(四)文言文翻譯題:(***2題,每題5分,合計10分)
(五)詩歌鑒賞題(***2題,第壹題5分,第二題6分,合計11分)
1.表達方式 2.語言特點 3.修辭手法 4.表現手法 6.思想感情 7.意境與作用
(六)名句默寫題(***3小題,每空1分,合計6分) 要求背誦文章中的指定名句,有規定提示。
大閱讀:
(七)現代文閱讀(***4小題,第壹題多選5分,第二三題各6分,第四題8分,合計25分)
兩篇文章,二選壹。第壹篇抒情散文;第二篇人物傳記。
1.名詞術語及概念性試題 2.關鍵性語句理解
3.信息篩選性試題 4.歸納主旨性試題 5.清理文思的題型
6.審美鑒賞性試題 7.綜合探究題
(八)文字表達(***2小題,補寫語句5分,語言表達6分,合計11分)
1.段落句子補全題 2.語段壓縮或擴展題 3.句式仿寫題
4.句式變換題 5.改錯題 6.圖形表達題
(九)作文(60分)
材料作文:開頭末句壹定要提出論點壹二段(起)——3段(承)承上啟下用幾個問
句——4到6段(轉)用幾個小分論點加例子加分析——7到8段(結)。
2. 全國各省市高考題模擬題精編卷(全國卷)中的語文古文翻於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日:“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日:“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日:“《國史》《實錄》,聖朝大典,修撰多時,今並無本。伏望下禦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壹百壹十三卷送於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體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栽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海郡公,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於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後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於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壹。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節選自《舊唐書·於休烈傳》)
翻譯:於休烈,河南人。於休烈性情純厚謹慎,機敏聰明。從小好學,善於寫文章,考中進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補闕、起居郎、集賢殿學士,改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佐朝政,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於休烈出京任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祿山叛亂, 肅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禮儀事務,兼修國史。肅宗從鳳翔返回京城,特別註重聽取臣下建議,轉對於休烈說:“國君的任何舉動都要記録下來,這才是良史。朕有過失,卿是否記下了?”他回答說:“夏禹、商湯檢討自己,他們開國立業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糾正過錯,臣不勝慶賀。”當時中原雕殘,典章幾乎散盡,沒有史籍可供查尋。於休烈烈上奏說:“《國史》壹百零六卷,《開元實録》四十七卷,起居註連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興慶宮史館。京城被叛賊攻陷以後,全被焚毀。而且《國史》、《宵録》是聖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沒有保存下來'希望交忖禦史臺審問勘查史館的有關官員,今府縣招致訪求。有人另外收存《國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購回並從優獎賞。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身陷賊中,此時進入東京,至此將他家收藏的《國史》壹百壹十三卷送到官府。
於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上《五代帝王論》,皇上非常贊賞。宰相李揆自負才能嫉妒賢人,因於休烈修國史與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請任他為國子祭酒,暫留史館修撰以此來壓制他。於休烈安然自處,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鑒別官員的名望品德,於休烈受到宰相元載稱贊,於是被授為右散騎常侍,依舊兼修國史,不久加授禮儀使。升任禮部侍郎。又改檢校工部尚書,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書,多次進封為東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在朝 *** 三十多年,歷任清貴顯職,家中沒有壹石的積蓄。恭謹儉樸溫和仁義,從不將喜怒之情表現臉!而禮賢下上,扶持後進,雖位尊年高,從無倦怠之色。酷好書籍,手不釋卷,直到臨終。大歷七年去世,終年八十壹歲。這年春天,於休烈的妻子韋氏去世。皇上因於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詔追贈韋氏為國夫人,安葬之日賜給儀仗鼓樂。等到聽說於休烈去世,追懷悼念了很長時間,褒獎追贈尚書左仆射,賜給助喪用絹壹百匹、布五十端,派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問。儒士的榮耀,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的。
3. 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09高考文本類閱讀題解析 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22分)彩色的荒漠從庫爾勒出城不久,車子就離開國道,進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壹支黑亮的箭鏃,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黃沙漫漫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舉世聞名的西氣東送的第壹口氣井。
車子全速奔馳在戈壁上。在我們的視野裏,地平線的遠處,是無遮無攔的穹窿和淡淡升騰著的雲朵。
開闊的戈壁,像是壹方棋盤,偶爾看見壹團兩團圓圓的草棵,像是刻意擺下的壹局殘棋。生存與死亡,在這裏艱難地進行命運的博弈。
我們來到這裏時,已是深秋時節,灰色,到處是灰色。沿著公路,我們向塔中油田進發。
這條路將劈開塔克拉瑪幹沙漠直通塔裏木盆地的中心。那裏,將是另壹種風景,另壹幅圖畫,另壹樣色彩。
塔裏木河是壹條河岸散亂的河流,夏季過去,洶湧的河水已變得平靜和細瘦。河的兩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楊樹林。
這些樹,多數已經飄落了黃色的葉子,呈現出壹種剛勁和蒼涼。車子向前,茂密的樹林,漸次變得稀疏。
樹的腳下,已經薄薄厚厚的鋪上壹片黃沙。獨立的樹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銅鑄;雖然,它們也許已經死去,年復壹年的風沙,折斷了樹枝,剝開了樹皮,可是樹的殘幹依然挺立,像是壹群強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頑強地傾訴著它們的意誌和信念。
我喜歡這些樹,視它們為上天兆示給人類的精神榜樣。和我壹樣,石油工人們也喜歡胡楊樹,曾經為了保護26棵胡楊,他們7次挪動井位,多花費了200萬元人民幣。
漸行漸遠,塔裏木河水顯然已無力哺育這些植物,塔克拉瑪幹高大的沙丘,已愈來愈稠密地擁擠在道路的兩邊。可是,這壹條沙漠公路卻寬闊、平坦,不遜於我在內地看到的任何壹條道路。
筆直的道路隨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溫度可以達到60℃—70℃。
妳盡可以想象炎熱、幹燥、漠風會怎樣折磨工人們的血肉之軀;但妳無法想象,他們以怎樣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實路基,讓這路像與生俱來地生長在沙漠中壹樣。翻過幾座沙山,眼前壹亮,只見壹片銀灰色的油罐塔高聳,巨大的彎彎折折的銀灰色管道在塔間穿繞;還有壹些雄偉的建築和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陽光下,銀色、金色、棕色,各種由建築物放射出的光芒,讓人頓時抖落了長途奔馳的困倦與疲憊。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築,那壹瞬,腦海突然閃現出唐僧師徒歷盡波折,看到了西天勝景時的那番驚訝和喜悅。明知壹切都是真實的,妳有時還不得不問自己:這會不會是幻覺? 在這壹切色彩中,最鮮艷奪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裝的紅色。
那是壹種讓人肅然起敬的顏色。紅帽、紅衣、紅褲,有如朝霞,有如春花。
更似***和國飄揚的旗幟。照耀著這壹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顯眼、最有氣勢的兩句話:“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話被寫在墻壁上,刻在石頭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聲,也是寫照;是鼓動,更是諾言。 我們的終點是偉大的西氣東送工程的起點——克拉2號氣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這裏是犬牙交錯、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沒有路,鉆井的遷移甚至不得不動用直升機。
石油工人硬是在這亂石中,打下了井,鉆出了氣,修成了路,鋪下了管道。當我把耳朵貼近輸氣管道,聽見絲絲的天然氣奔走的急促喘息聲,那壹刻,真有點讓人激動。
它們翻山越嶺,渡江跨河,要到數千裏之遙的上海、北京。那壹刻,我真想讓北京的親友知道,當妳們為做午餐輕輕轉動天然氣竈的開關旋鈕時,我能聽見那清脆快活的聲音,我的心跳正激蕩在這離妳們遙遠而又親近的地方。
雖說是深秋,草木盡枯,但我卻看到了荒漠裏最令人難忘的色彩。14. 文章第壹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麽用意。
(4分)答:第壹問:①戈壁灘環繞的惡劣;②戈壁灘色彩的單調; 第二問:①為表現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②為下文要描寫的彩色的建築物形成鮮明的對比;③先抑後揚,激發讀者興趣。解析:(壹)第壹問篩選整合信息,答題策略:■要有文體特征意識: 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和論證是次要信息;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內容和對象的特征(特點)是主要信息,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 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同壹關系取其壹; 相屬關系取其”屬”; 相並關系取其”和”; 主次關系(偏正關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 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2) 采用合並法: 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並起來;(3) 采用提煉法: 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系,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二)第二問考查行文思路結構,註意,把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回答,解題提示: 答“用意”可從三方面考慮:內容上,為表達某種意思;結構上,為鋪墊照應、推動行文發展;藝術手法上,為更加強烈突出,富於表現力。
15.(4分) (1)我喜歡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