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後人對寫《憫農》的李紳褒貶不壹,是因為李紳並不是像他的詩歌作品中所表現的那樣憂國憂民,相反,李紳是壹個喜愛奢靡的人。
幾乎每個人在小學時期都會學到壹首詩歌,那就是《憫農》,其中精妙的四句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流傳千古,讓人以為寫詩的李紳是壹個懂得民生疾苦的人,在他詩歌中那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道主義精神似乎是由心而發,實則不然,李紳的實際生活作風與他的詩歌呈現出來的相隔甚遠,完全相反。
李紳是唐朝的宰相,而他所作的這些詩歌也都是他在民間?視察工作?時所寫,其目的大約就是為了讓世人相信他是壹個會了解人民生活,又倡導節儉的清官,但是實際上他的行為並非如此;李紳作為唐朝的宰相,不僅府邸華實,而且每次出行都是表面節儉,實則花費不小,這壹點從成語?司空見慣?的典故中就可以印證。
司空見慣是指壹件事情經常發生,經常能看見,因此不足以為之驚奇。而司空見慣的典故也正是來自於這位唐朝的宰相李紳;當時的李紳還只是擔任司空壹職,他因為對劉禹錫十分敬仰,於是在劉禹錫被貶後邀請劉禹錫壹起吟詩作對,在酒席上,李紳還找了很多歌妓陪伴在側,劉禹錫就此事寫了壹首詩,司空見慣這壹成語也就來自於詩中那句?司空見慣渾閑事?;由此來看,凡塵俗世的花花世界對李紳來說已是?司空見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