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這個學科,是我們從小就壹直開始接觸的。最簡單的語文,我是從父母那裏獲得的,之後上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壹直上到大學,語文依然和我們息息相關。大學之前,學習語文是壹件要分成很多細節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誦、默寫、文言文、現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許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學習語文就是以分數為目的,而並非以學習語文本身為目的。而上了大學才發現,在大學裏學習語文是壹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強調咬文嚼字,不再強調面面俱到,不再強迫我們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之下,我自己認為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學習和吸收並掌握知識。現在我就這個學期學習大學語文談談自己的心得。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奠基石。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妳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壹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裏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如果壹個人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沒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裏也不可能學的好語文。我個人對語文的興趣較大,這促使我能夠在大學語文這個科目中有所收獲。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我認為有兩個因素,壹個來自於本身,壹個來自於老師。本身興趣的培養我認為在於平時多看壹些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時也可以積累壹些文學常識,也燃起了學習語文的激情了。同時,老師也是重要原因之壹。葉聖陶說過:“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可知,老師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學習語文學習。而在相對自由開放的大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的影響在壹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了。綜上所訴,興趣是開啟學習好大學語文的金鑰匙。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人生價值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大學語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壹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壹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大學語文的學習是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性。這正是大學語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通過我的學習感受,在課文中所體現的人生價值均為及其難得的思想資源。以民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愛” ,仁者愛人: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安必須思危,高枕不能無憂;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異中求同,同中求進;人情世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復雜多變,豐富多彩;論學品藝,以苦為樂,知難而進,執著人生的又壹種境界……這些都是大學語文教以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和我們所要具備的人生價值。此外,所涉及的相關的經典名著如《周易》,《離騷》,《中庸》,《大學》,《老子》,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人文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我以為,世界觀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觀是小我的存在,而價值觀就是人的大我與小我之間的抉擇。而人文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主義”,就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綜上所述,大學語文的學習為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四層分析法
大學語文的教學在相對自由的前提之下,應該具有壹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習方法。語文老師教以我們壹種叫做四層分析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在廣闊的語文課文之中能應變自如。所謂四層分析法,從其表面意義可知,即將分析分成四個步驟:第壹,聲音層,從音韻、節奏、語言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文學作品的表層含義;第二,語義層,從詞義、語義、主要內容對文章進壹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隱喻層,通過對文章的反復閱讀以及分析,將文章中反映時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雕琢出來;第四,象征層,在得以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之後,將文章的主題在此升華總結,反映人類或世界所帶來的哲理。四層分析法的運用可以使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從表面的簡單基本的語句表達,到文章真正蘊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現在我就自己所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我認為最能反映各個層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來,對四層分析法進行我的心得收獲。聲音層,戴望舒的《雨巷》堪稱代表。《雨巷》在語音層面的壹個顯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強烈的音樂美。這種音樂美,主要是由詞句的重疊和韻腳的有規律反復等手法的運用所造成的。如:該詩的最後壹節除了將第壹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外,其它詞句完全壹樣;這種重復的寫法不僅使全詩在內容上首尾呼應,而且使基本相同的壹段語音流在詩中重復出現,從而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感。此外,該詩的每壹節都有詞句的重疊;如:首尾兩節的"悠長、悠長";第二節中的"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第三節中的"像我壹樣,像我壹樣地";第四節中的"像夢壹般地,像夢壹般地淒婉迷茫";第五節中的"遠了,遠了";第六節中的"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種詞句的重疊在詩中的反復運用以及某些復沓形式在詩中的前後呼應,使這首詩具有相當強烈的音樂性。語意層,我認為在古詩的應用上會比較有意義。在我的理解而言,語意層就是對文章的詞義進行解釋,翻譯為白話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以《蒹葭》為例,該詩的大概含義為: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幹.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詩的語義得以分析之後,對文章的分析和進壹步理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隱喻層,常用在壹些抨擊時政的詩中,詩人不是想用喻體去說明喻旨,而是思考當兩者被放在壹起,並相互對照時所產生什麽意義,產生另外壹種什麽意義。因此,隱喻不再是壹種說明或解釋,而是對社會現象的另壹種衍生 。杜甫的詩有“史詩”之稱,以其《兵車行》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不僅表達了戍卒們沈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這樣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難。本詩通過爺娘妻兒送別從征士兵的淒慘場面的描繪及對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推行開邊拓土的窮兵黷武政策所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象征層,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以李煜的《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為例,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李煜是南唐最後壹位君主,在被宋俘虜之前,其次多描寫宮廷享樂生活;入宋之後,其詞轉為抒發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該詞是李煜被俘之後的壹首抒發亡國哀情的詩歌,借風雨催花之景抒發亡國之痛,其深刻隱喻義,還告誡人們,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對四層分析法的各個層次的具體分析,也是我的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的心得之壹。綜上所述,四層分析法確實為文學作品的鑒賞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之哲理
在我看來,語文和哲學覺有密切的聯系。哲學原理需要通過語文表現出來,而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無不滲透著深刻的哲理。哲學,其實就是更高壹層次的人的思想升華。大學語文的所有篇章都閃現著哲學的光芒。從眾多的文人作家中體會了他們的思想,升華出的思想結晶讓今天的我們能偶進壹步去審視自我為人處世的態度,能對自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思和總結,能在實踐中指導我們,啟迪我們。下面,我將把大學語文課本中的部分篇章語哲學道理聯系起來,對其進行我個人的見解。(1)以民為本篇 兩千多年前孔孟的“而愛”思想以至今天的和諧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無論其意圖和根本目的是否壹同,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相同之處都在於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穩定。這體現了哲學中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哲學觀點。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名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在實踐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在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以民為本”已隨著時代的變化改為了為人們熟悉的“以人為本”,其繼承和發揚並未發生本質性的變化,為我國的和諧發展奠定理論基礎。(2)和而不同篇 多元並立,多樣***存,是萬物萬事的自然存在狀態。講求“和而不同”,不能壹味追求提高“同”的比量,那可能會導致同化甚至消除“不同”,而應當在促進各個“不同”的要素自身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求得“和”的合理度,這樣的和諧才是最持久,最安定,最穩固的和諧。其中的哲學道理可體現為矛盾的哲學原理。矛盾的哲學原理是深刻復雜卻很權威的。矛盾是壹切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分析法告訴我們,矛盾是對立統壹的。矛盾的觀點之壹為主要矛盾以及次要內部矛盾之間的關系。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始終貫穿著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根本矛盾規定事物的性質,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其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於服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壹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轉化。面對這些矛盾,就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矛盾,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針對主要矛盾和次要方面,我們必須正確把握好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同時處理好次要矛盾。“和而不同”。其本身就已經承認矛盾的存在,敢於去揭露其差異所在。“大和”的前提下允許“不同”的發展,“和”為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而“不同”則是次要矛盾,在“和”這個主要矛盾的相對穩定之下,統籌兼顧的讓“不同”達到相互協調的狀態,將矛盾控制在壹定的度之內,壹直維護的“和”這個大前提,真正的達到和諧。其實這個哲理的運用不僅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這樣的大方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對我們其知道作用。例如在正確處理學習以及課余活動方面,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之間……都可以運用矛盾的分析方法進行指導分析。還是那句話“和而不同”“求同存異”。(3)人情世態篇 從某個方面說,人情世態才是壹本多難言中其真相的大書,它卷帙浩瀚,無窮無盡,復雜多味,豐富多彩。哲學原理中闡述道: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可是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錯誤的,愚昧的社會意識可是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承認社會存在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摒棄錯誤的社會意識。在人情百態這壹章中,多是文人們就自身的所處的環境或是所處的社會所發出的感慨,描述著當時的社會現象或是自身的環境。在闡述的過程中,作者們將自我的意識加入其中。憧憬未來,向往美好的時候,能保持壹顆平常心;面對挫折,遭遇不幸,亦能通過不斷的努力與激勵,在挫折中體驗人生,品味百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這些意識不僅能激勵作者本身,同時也會影響和鼓勵讀者,久而久之,在社會上會形成壹種積極的影響力,不斷促進社會精神方面的進步,進而影響社會存在。綜上所述,在學習大學語文的同時,哲學的滲透其中,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間萬象。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的天堂裏展現鐘靈毓秀的奇絕。走進語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語文溫馨的人文關懷等著;走進語文,觸摸每位作者的歡樂與哀傷,有語文獨特的視角期待著;走進語文,有絲絲書卷氣與深切關懷心撞擊妳的思想與胸臆,有語文濃縮千年文化積澱陶醉著。在經歷了多年的語文學習,大學語文的學習依然感覺新鮮無比。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其實,課本中的壹些文章在之前已經學過,重溫著莊子在《秋水》中的神秘詭譎卻飽含兼容並蓄的道理;重溫著屈原在《離騷》中的忿恨與不滿卻處處顯示著獻身祖國的滿腔熱情,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正直高潔的人格;重溫著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淚的微笑”式的結局,體會到善良的心地和真摯的愛情都是最美麗,最聰明的……而新的課文也給了我全新的體驗:遇見了辛棄疾在建康賞心亭的抒忿,懷才不遇的郁悶與報國無門的悲情躍然紙上;遇見了胡適在《容忍與自由》中在向我展示著“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的深刻含義;遇見了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向我闡述著他相信簡單樸實的生活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遇見了托爾斯泰在《舞會以後》批判社會,揭露現實,鞭撻俄國上流社會如上校之流虛偽、冷酷、醜惡的靈魂,同時隱藏著壹個深刻的哲理:世界上就常有這樣的事情,使得人的整個生活發生變化,走上新的方向,換言之,就是壹些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人生的道路或命運……很多很多的知識,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收獲,很多很多的經歷,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驗,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得以體會。
壹篇散文,在纏綿緋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淒苦;壹出戲劇,在曲折迂回中叠出動人心魄的震撼;壹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壹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向往。大學語文,是厚碩的雙翅,讓我搏擊長空;大學語文,是心靈的回響,讓我走向高貴的殿堂;大學語文,是幾許清風細雨,讓我享受雲開月朗的爽潔。
大學語文的學習,是知識積累的平臺,是經驗收集的去處,是靈魂升華的天堂!以上是我對大學語文學習所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