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修辭手法。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
擬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壹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的修辭手法。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南鄉子》
誇張
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壹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壹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壹種修辭方法。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柏舟》
反復
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辭手法。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壹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對偶句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王勃《滕王閣序》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設問
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這種修辭手法叫設問,常用於表示強調作用。
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人註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清平調》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反問
反問是借助疑問句來傳遞確定信息,以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壹種修辭方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詩》
反語
反語是指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又稱“倒反”、“反說”、“反辭”等,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壹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辭方法。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聯想
聯想,具體的說,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連的、相對的、相關的或某壹點上有相通之處的事物,選取其溝通點加以聯結。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通感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壹種修辭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琵琶行》
晨鐘雲外濕,勝地石堂煙。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
互文
在古文中,把屬於壹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壹種形式:上下兩句或壹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壹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壹件事。
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泊秦淮》
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出塞》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詩》
將士(將軍和戰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作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壹些與自己的感情相壹致,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拈連
拈連是指利用上下文語義關系,把通常只用於甲事物的詞語順勢拈來,巧妙地運用在乙事物上的壹種修辭方式。
在語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詞語,本來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後,雖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語境,往往能產生獨特的修辭效果。
運用拈連時,不能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聯系,而應從語義出發,把握事物間的內在關系,只有內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連”得貼切。
壹夜東風,吹散愁多少?
數聲啼鳥,夢轉紗窗曉。
——曾允元《點絳唇》
甲項說話關鍵詞語是“東風”、是“吹”,“吹”這個詞通常適用於“風”。現在,詩人要表達乙項觀念:“愁”,愁多無法排遣。於是“順手拈來”甲項說話“東風吹”所適用的詞語“吹”來表達乙項觀念“愁多無法排遣”,就出現了“東風吹散愁多少?”
比擬
比擬就是把壹個事物當作另外壹個事物來描述、說明。比擬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比擬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林逋《山園小梅》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