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鄭逸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標準》有感(1)
培養語文人而非其他人,壹語中的,道出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回觀我們現實的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存有三化傾向,即目標泛化、目標狹隘化、目標隨意化。這些傾向不但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相反還得到了不該有的鼓勵。三化與培養語文人的目標相去甚遠。
語文人的核心特征應該是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課標》初中段要求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點等內容。即語文素養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兩大方面,亦即語言素養和精神素養。我們的培養目標就非常明確了:語言素養主要指對語言的積累、感悟、理解、運用的能力、方法和習慣,精神素養主要指感性 的人文精神(如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和理性的科學精神(如求真、質疑、探究、創新的品質等)。
再看看現實的目標三化:
目標泛化:語文地位被拔高,成了無所不包的文化課,天文、地理、歷史、社會、民俗、宗教什麽都進來了。如教學《母狼的智慧》、《明天不封陽臺》、《都市精靈》等,花大力氣拓展人與自然地和諧問題,從教學的有效性來看這樣的語文課,只是關註了語文素養中非功用性的壹面,還不是全部,卻忽視了功用性的壹面,腳踏實地不足。
目標狹隘化:與泛化相反,只是關註功用性,僅僅指向考試,考什麽教什麽,怎麽考怎麽教。培養的是語文考試人,所以常常看到是語文閱讀教學練習化。短期來看效率極高,但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極其有害,智商高了而情商沒了。學生不喜歡語文的語言即在此:漢語言的優雅與美麗、文章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滋養不見了。魚和熊掌能不能兼得呢?壹個語文素養良好的人,能不會考語文?語文素養本身就包含了應試的素養和技能,特別是近幾年的中考、高考試題越來越接近於考查學生真實的語文素養了。
目標隨意化:在同課異構活動中,這種表現最為明顯,同壹篇文章,不同的老師執教,教學目標相差甚遠,缺少客觀的統壹標準。非常隨意,簡言之:語文就是隨意。其實想想我們的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可明白:可以各顯神通,但終究是過海,而不是登山、飛天。就如從東海去北京,可以選擇汽車、火車、飛機,但最終的目的地是北京,而不是南京或東京。坐飛機耗時最短到了東京那也是無效的。
回到原點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原點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各類閱讀文本的教學目標都在《標準》中,並有具體要求: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閱讀科技作品,註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因此,教師拿到壹篇課文,首先要確定是哪壹類型的文本,然後看看課程標準對這類文本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
如:《背影》是文學類文本。
《送妳壹束轉基因花》是科技作品類文本。
《論美》是議論類文本。
《登高》是古代詩詞類文本。
《捕蛇者說》是文言文類文本,又是議論類文本。
如果老師們都能認認真真地按照課程標準去做,就不會千篇壹律,而是各有所需,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了。相信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算是有效,培養語文人的終極目標才會越來越近。
2. 初中文言文教學目標在哪裏老師就概括出:鹹、悉、並、俱等。
再比如在解釋這個“毋”字的時候,用了中國造字法講解了“毋”的來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詞匯的理解。由這節課,我最感興趣的不是教學手段,而是王惕老師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定位,她認為文言文教學目標應側重在文言詞匯的積累,而不是文章表現出的主題內容。
這壹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首先,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的定位是學生能讀懂淺近的文言文,學會用詞典查聞言詞匯,註重工具性。
雖然也提倡新的文言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但我覺得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之所以讓我們頭疼,原因無非是文字深奧難懂,佶屈聱牙,讀懂也不是壹件易事。所以,在教授文言文中,先解決讀懂的問題。
其次,從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來看。也許有人馬上會說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但是真的要問壹句:我們到底要繼承什麽樣的傳統文化呢?我們不能大而化之認為繼承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等等,其實初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小故事類型的,比如《孫權勸學》等反映出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的,學生在讀懂課文後壹般都能馬上概括出來的。所以,我認為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知文言詞匯的魅力,它的遣詞造句,它的言簡意賅,它的朗朗上口,對語言美的體會就是通過反復朗讀和詞匯積累來完成的。
當然,壹般之外必有特殊,並不是全部文言文都是如此,壹些經典如《桃花源記》、《愚公移山》的文章也是需要對內涵進行分析理解的。 最後,我們之所以無法突破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與藝之爭,最主要的還是突破不了中國古代“文以載道”的思想,認為文章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只是手段,主題才是關鍵,於是無論是文學性文體、實用性文體還是文言文,我們都在強調文章的人文性。
這其實有點眉毛胡子壹把抓,當語文課總在重復著那幾個簡單的人生道理,那麽離思想政治課不遠了。因為,我們在對待不同文體的時候應該采取西方的壹句俗語: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當然,註重朗讀和詞匯的積累也是有方法的,並不是幹巴巴告知某個詞的意思。這壹點可惜向王惕老師學習的,讓最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枯燥的文言詞匯有趣起來,運用之妙,存乎壹心。
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如何確定讀鄭逸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標準》有感江蘇東海縣教育局教研室張法莊培養語文人而非其他人,壹語中的,道出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別。
回觀我們現實的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存有三化傾向,即目標泛化、目標狹隘化、目標隨意化。這些傾向不但沒有得到有力的扭轉,相反還得到了不該有的鼓勵。
三化與培養語文人的目標相去甚遠。語文人的核心特征應該是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
《課標》初中段要求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點等內容。
即語文素養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兩大方面,亦即語言素養和精神素養。我們的培養目標就非常明確了:語言素養主要指對語言的積累、感悟、理解、運用的能力、方法和習慣,精神素養主要指感性的人文精神(如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和理性的科學精神(如求真、質疑、探究、創新的品質等)。
再看看現實的目標三化:目標泛化:語文地位被拔高,成了無所不包的文化課,天文、地理、歷史、社會、民俗、宗教什麽都進來了。如教學《母狼的智慧》、《明天不封陽臺》、《都市精靈》等,花大力氣拓展人與自然地和諧問題,從教學的有效性來看這樣的語文課,只是關註了語文素養中非功用性的壹面,還不是全部,卻忽視了功用性的壹面,腳踏實地不足。
目標狹隘化:與泛化相反,只是關註功用性,僅僅指向考試,考什麽教什麽,怎麽考怎麽教。培養的是語文考試人,所以常常看到是語文閱讀教學練習化。
短期來看效率極高,但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極其有害,智商高了而情商沒了。學生不喜歡語文的語言即在此:漢語言的優雅與美麗、文章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滋養不見了。
魚和熊掌能不能兼得呢?壹個語文素養良好的人,能不會考語文?語文素養本身就包含了應試的素養和技能,特別是近幾年的中考、高考試題越來越接近於考查學生真實的語文素養了。目標隨意化:在同課異構活動中,這種表現最為明顯,同壹篇文章,不同的老師執教,教學目標相差甚遠,缺少客觀的統壹標準。
非常隨意,簡言之:語文就是隨意。其實想想我們的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可明白:可以各顯神通,但終究是過海,而不是登山、飛天。
就如從東海去北京,可以選擇汽車、火車、飛機,但最終的目的地是北京,而不是南京或東京。坐飛機耗時最短到了東京那也是無效的。
回到原點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原點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各類閱讀文本的教學目標都在《標準》中,並有具體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閱讀科技作品,註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背誦優秀詩文80篇。因此,教師拿到壹篇課文,首先要確定是哪壹類型的文本,然後看看課程標準對這類文本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
如:《背影》是文學類文本。《送妳壹束轉基因花》是科技作品類文本。
《論美》是議論類文本。《登高》是古代詩詞類文本。
《捕蛇者說》是文言文類文本,又是議論類文本。如果老師們都能認認真真地按照課程標準去做,就不會千篇壹律,而是各有所需,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了。
相信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算是有效,培養語文人的終極目標才會越來越近。
4. 語文總復習,個人詳細計劃及中考要達到的目標為妳指導壹下語文的中考復習的技巧,希望能有些幫助.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壹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壹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壹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幹脆放棄。
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壹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
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絡,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紮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麽,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
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註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壹、積累部分。
考試的範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
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壹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範圍是初中教讀篇目。
復習時壹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範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舍、側重。
壹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壹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
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
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
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壹定要註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註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壹是翻譯類。
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
註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4)另外還要註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
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
解答這類題目時要註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
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壹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壹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
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壹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
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妳的腦子裏,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壹標準。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壹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閱讀復習中,應該註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麽”“為什麽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
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麽”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壹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抒情的語句。
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壹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壹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
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壹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壹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
5. 中考課內文言文都是什麽題目中考課內文言文目錄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4.曹劌論戰 左傳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 韓愈10.陋室銘 劉禹錫11.小石潭記 柳宗元12.嶽陽樓記 範仲淹13.醉翁亭記 歐陽修14.愛蓮說 周敦頤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中考文言文題目題型 第壹類 文言文字詞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文言文實詞 二、文言文虛詞 方法揭秘 壹、聯系語境 二、存疑對照 三、註重積累、找尋規律 附錄壹 常考實詞清單 附錄二 常考虛詞清單第二類 文言文斷句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文言文朗讀節奏 二、文言文斷句 方法揭秘 壹、整體感知,自然斷句 二、把握詞義,準確斷句 三、借助語法,合理斷句 附錄 文言文句式第三類 文言文翻譯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落實重要實詞 二、把握句式特點 三、領會語句大意 四、關註文句語氣 療法揭秘 壹、文言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 二、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第四類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鑒賞第五類 文言文綜合訓練。
6. 求語文中考課內文言文(16篇)重點語句重點語句翻譯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譯: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譯:幾個人在壹起行路,壹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譯: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壹樣呀!日夜不停。 7.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譯: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譯: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始壹返焉:譯:冬夏換季,才往返壹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譯: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壹樣的人還有什麽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15.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三峽七百裏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壹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禦風不以疾也: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裏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譯: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喜歡讀書,不鉆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譯: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後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譯: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譯: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2.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譯:北方有人欺負我,我想借助妳的力量殺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24.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譯:燕雀怎麽知道鴻鵠的淩雲誌向呢!2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26.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譯: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裏,和普通的馬壹起死在馬廄的裏面,不因為日行千裏而出名。 27.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譯:日行千裏的馬,吃壹頓有時吃完糧食壹石。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裏,而沒有餵養。
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壹樣都做不到,怎麽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裏呢?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駕馭它不采用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裏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裏馬啊!29.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異形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0.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譯: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31.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譯: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壹體。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
7. 課內文言文中考60篇文言文部分(課標16篇):七上:《論語十則》八上:《桃花源記》 《陋室銘》 《愛蓮說》 《三峽》 《記承天寺夜遊》八下: 《馬說》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小石潭記》 《嶽陽樓記》 《醉翁亭記》九上: 《出師表》九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 《曹劌論戰》 《鄒忌諷齊王納諫》古詩詞曲部分(課標34首): 《詩經 關雎》 《詩經 蒹葭》 《觀滄海》 《飲酒(其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行路難(其壹)》 《次北固山下》 《望嶽》 《春望》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觀刈麥》 《錢塘湖春行》 《雁門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無題》 《相見歡》 《漁家傲 秋思》 《浣溪沙》 《登飛來峰》 《江城子 密州出獵》 《水調歌頭》 《遊山西村》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過零丁洋》 《天凈沙 秋思》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大概是這樣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