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代詩人趙翼的《詩論》中的第二首詩。
《詩論》第二首全詩是這樣的:杜麗的詩壹直在口耳相傳,但至今不新。全國人才輩出,他們的詩詞和人氣會流傳上百年。
全詩字面意思:李白、杜甫的詩還是有萬人讀的,只是不完全適合現在讀者的審美趣味。歷史推陳出新,人才輩出,都長期引領著各自領域的風氣。
全詩賞析:
首詩的主旨是闡述發展創新的詩學觀,可以看作是對首詩未完之意的補充。整篇文章直截了當,不含蓄,不混亂,語氣也不是特別優雅。即使沒有詩歌素養的讀者,初讀也能明白大意。
"杜麗的詩被廣泛閱讀。"這是壹個淺顯的道理。李白和杜甫是古代傑出的詩人是公認的事實,他們的詩流傳了幾百年。但第二句卻來了個大轉折,明確說李、杜的詩“至今不新鮮”。這是以前沒有人說過的,可以稱之為開創性的理論。但是,詩人的話並不意味著否定李、杜甫詩歌的傑出成就,動搖他們的歷史地位。這裏所謂的“陳腐”,是從讀者審美感受的角度來說的,是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在幾百年後,並不完全適合讀者的審美意識。所以,第壹句的“通俗故事”和第二句的“陳腐”並不矛盾,而是如實地說明了詩歌創作的時代性:詩歌所唱的、所表達的、所采用的、所想象的、所創造的,都是時代的產物,都烙上了時代的特征,非常適合當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這裏,詩人並沒有冒犯古代詩人和聖人的意思,而是把他們作為優秀詩人的代表,闡釋了詩歌創作的這壹規律。即使是像他們這樣受到後世尊重、詩歌流傳甚廣的大詩人,也不可能完全突破,更何況其他詩人,從而更加鮮明有力地突出和強調詩歌發展的理論觀點。
詩人並沒有止步於解釋這壹現象,接著又提出:“幾百年來人才出國門。”意思很明顯,就是可以肯定,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天才詩人,他們以創造性的詩歌引領著當代詩壇,創造出新的詩風。既然詩歌是不斷發展的,那也意味著詩人在創作中要努力追求變化和創新,而不是刻意模仿和追隨古人。自然,由於絕句篇幅極短,他不可能對相關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但這壹理論基本正確。詩歌並沒有隨著唐朝的滅亡而消亡,唐朝被稱為詩歌的“黃金時代”。歷代都有詩,也有優秀的詩人,比如北宋的蘇軾,南宋的陸遊,金元之交的元好問,都是各自時代的“領軍人才”。更重要的是,這壹理論既體現了歷史發展觀,又蘊含著追求創造的精神,號召詩人擺脫崇古觀念和仿古的創作方式,自信求新創新,創作出適應當代人審美意識的詩歌,做自己時代的“有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