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分析舒婷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征

分析舒婷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征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20世紀70年代末‘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她的詩歌中蘊藏著靈魂深處的力量,引起壹代代人的情感***鳴。舒婷的詩歌以迥異於他人的詩風,在中國文壇自成壹派。它借助對各種事物細致的描寫,折射出了迷惘與希望並存的復雜心路。

朦朧詩派中,舒婷的詩歌創作很有代表性。以她優美的風格,口語化的敘事內容,觸動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她的詩歌特色還在於充分展示了壹個女性所特有的細膩與柔美。通過層層遞進與韻律的轉換,把種種深刻的哲理平實的展現出來。因此研究她詩歌語言的創作特征,對於現在的詩歌發展就有了現實的意義。

1.憧憬與憂傷並存的特點。在舒婷的詩歌中,鮮明的交織著兩種不同的感受。

1.1 像早期的《至大海》,刻畫出了不畏風暴,頑強抗爭的主題,作者寫到:“任妳是佯裝的咆哮 任妳是虛偽的平靜 任妳掠走過去的壹切 壹切的過去—— 這個世界 有沈淪的痛苦 也有蘇醒的歡欣”。當她反思當今社會的時候,不會只沈浸在無望的痛苦中,而是積極的做出自己的反應。到後來的《神女峰》,表達了對封建思想的解構,對傳統女性觀念的唾棄,現代女性意識的充分張揚和釋放。“ 沿著江岸/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壹晚。”淋漓盡致的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作了反傳統的全新的剖示。

1.2 舒婷的詩歌創作始於“四害”橫行的年月。當時,到處彌散著沈重的優郁和感傷,痛苦和哀怨。她以自己敏銳的情感觸角,無聲的記錄下那段屈辱與荒誕的時代。“我的痛苦變為優傷,/想也想不夠,說也說不出。”(《雨別》);當壹代人的青春即將雕落,她惟有用如此無奈的言語表達內心的失落與悲哀。正是由於有如此憤慨的反抗風暴,才孕育了後來對人生無盡的思考:“或許追求了壹生/仍然得從追求本身尋找”(《送友出國》)。

2.以“愛”貫穿主題。“愛”是她情感供養的神明,是她潛意識裏最樸素的心聲。

在舒婷的詩歌中, 既有自愛:不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沒有沈淪”在壓抑的社會環境下。“燈亮著 ——它用這樣火熱的戀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問候 燈亮著 —— 它以這樣軒昂的傲氣 睥睨明裏暗裏的壓迫”(當妳從我的窗下走過).正是她這種蔑視黑暗的勇氣,才有了對“生命人性的呼告”。在《致橡樹》裏,更是提出了壹種明確的愛情觀:“愛—— 不僅愛妳偉岸的身軀,也愛妳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這不與是壹種愛屋及烏的附和,而是對愛情的堅持與理解。“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享霧藹、流嵐、虹霓”。不用世俗的眼光審視愛情,不把愛情當作壹種交易。壹起走過的日子有風有雨,有高潮與低谷,皆是心靈交融的大愛。顯而易見她的這種不拘泥於世態的愛情觀,對如今的社會具有很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