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湖最引人入勝的是九飛瀑,總落差432米。飛瀑從高聳的崖頭猛瀉入湖,水石相激,轟鳴如雷。九飛瀑按落差分九漈,石門漈、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將軍漈、各漈。瀑布漈高達百米,氣勢磅礴。珠簾漈從刀削斧般的千仞巨石上齊刷刷地滑下,形成萬斛水珠,宛若垂簾,頗為壯觀。珠簾漈之東側,水從盤龍山的頂貼著石壁滑下,形成兩柱。珠簾、玉柱同註壹泓深潭,它雖小於九鯉湖,卻是九漈最佳處,徐霞客盛贊“峻壁環鎖,瀑流義映,集齊撮勝,惟此為最”九漈飛瀑,沿途懸崖夾峙,蜿蜒曲折,奇勝不可名狀。
2.珠簾漈,為九鯉湖第三漈。自瀑布漈縈回而下約五百步處,峽中突然向外突出壹懸巖,懸巖垂直落到白龍潭。湖水擊巖噴飛,分兩層墜入深潭。在麗日當空的午後壹、二點鐘左右,站在白龍潭畔仰望,內壹層水珠循著赭褐色的石壁,像萬串珍珠無窮無盡飛滾而下,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紅、橙、青、藍、紫等各種顏色,如壹幅色彩繽紛的珠簾懸掛在陡峭的崖壁上,“珠簾”因而得名;外壹層的水珠擊崖,化為水霧、水煙,余霏四激,紛紛揚揚,徐徐而降。水霧彌漫著整個山谷,慢慢升騰到山頂,化為流雲。峻峭的峰巒,雲纏霧繞。午後,陽光照進峽口,在白龍潭的上方,現出壹道美麗的、奪目的彩虹。“午虹晴雨”這壹奇特的景致不知吸引著多少遊客流連忘返。 5.石門漈為九鯉湖的第五祭瀑布,稱為石門祭。是九祭瀑布中最寬的壹祭,有“小黃果樹”之稱。祭中奇石參差,溪流潺緩。此祭兩兩側屹立著回頭峰和聳天峰兩座山崖,中間形成壹道四、五米寬的石峽,像壹座大門似的。從白龍潭奔流而來的溪水,受到回頭峰巖壁的橫阻,流向形成九十度的轉折,穿過如門似的石峽,往東南方向奔騰而去。
6.五星漈在石門漈下遊約壹公裏處,為鯉湖第六漈。因為有五塊巖石像五角形的星兒壹樣擺列在峽谷中,溪水在巖石間迂回緩流,漈因石而得名。
7.飛鳳漈為鯉湖第七漈。飛鳳山矗立在壹泓明凈的湖水之前,湖水沿著山坳。
8.棋盤漈為鯉湖第八漈。漈中橫臥壹塊巨石,長寬各數米,方正如削,宛如棋盤,漈因石得名。
9.將軍漈為鯉湖第九漈。此漈距石湖12公裏,壹路蜿蜒曲折,古寂幽靜。漈的盡頭有兩座石崖,高高矗立,狀如武士擋關,雄偉異常。兩岸危峰列嶂,林木蔥郁。鯉湖之水奔流至此,宕落而下,註入莒溪。在漈頂俯視,危崖障目,幾乎看不到下瀉之水。待進入莆境,回首瞻望,壹幅數十米高的瀑布從崖頭飛流而下,使人們領略到唐代大詩人李白著名詩篇所描繪的壯麗景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冰川遺跡在九鯉湖周圍500米內有100多個神秘的石窟窿,經專家論證這些石窟窿為典型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跡,是目前中國低緯度、低海拔地區發現的冰臼群和古冰川遺跡中保存最多、最好、規模最大、發育最為典型、特征最為明顯的冰川遺跡,堪稱世界奇觀。
1.黃雞灘在通仙橋橋底下這片裸露的石灘為黃雞灘,傳說何氏九兄弟剛開始煉丹時,不知火候,而煉不出丹。後來聰明的老大決定以淩晨黃雞的啼叫聲掌握火候,果然大功告成。因此把黃雞活動過的地方稱為黃雞灘。在石灘上布滿約壹百多穴的溶洞,形態各異,大小不壹,它們有的像鍋竈,有的水缸、有的像盤子、有的像腳印等等。相傳這是仙人煉丹時留下的遺跡。根據地質學家考證:黃雞灘為古冰川遺跡,這裏是溶巖地貌(大約距今七千萬年的燕山晚期,由於地殼深部的巖漿侵入,形成了花崗巖體,在漫長的地殼變遷過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長期的水流沖擊,溶蝕,重力作用,溫差作用,熱脹冷縮,就形成這樣大大小小不規則的溶洞。
2.九鯉湖是壹個天然的石湖,呈圓形,湖水終年不竭。下面是整片的巖石,直徑67米,平均深度15米,最深度17米。
3.白龍潭:深度約20米,潭水澄碧,深不可測。瀑布水測起的水花如兩堆積雪,似兩盤碎銀。傳說在宋代淳熙年間,有壹年大旱,興化郡守朱端學在潭邊求雨,潭中忽然有壹條白龍出現,三天後,居然下起大雨來,後人遂稱它為“白龍潭”。
.摩崖石刻
歷代人騷客來九鯉湖觀光,祈夢者絡繹有絕,除留下不計其數的遊記、題詠和夢驗故事作品,同時環湖四周還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摩崖石刻。它們是九鯉湖悠久歷史和絢爛文化的風證和載體。 1。官帽石:這塊石頭上面有愛國僑胞張承璜先生題寫的:"吾愛吾鄉"四個大字,稱為官帽石。因為它的形狀很像宋朝官員所戴的帽子所以稱作官帽石。傳說這塊巨石是當年九仙父親何太守用來鎮邪的官帽。聽說古時候有三位士子在要進京科考之前都來朝拜過這塊石頭,結果都中了狀元,從此就多了壹個名字叫狀元石。
2.羽化石,傳說九仙當年是乘著鯉魚跨著這塊石頭升天的。石的壹面依山,高7米,寬2米,石面平整,約15平方米,上面刻滿265字“行草”詩句。是由明代書法家林有恒和彥元甫所題。
3.福地:這個水和土組成的字,我們把它讀作di,傳說這是明末清初紅花會自創的,作為他們內部秘密聯絡點。現在漢語字典裏是沒有這個字的。
4.第壹蓬萊:這塊長方形石頭上刻著“第壹蓬萊”四個字,(高4米,長8米,寬6米,橫式題刻,楷書,字徑70cm),是由明朝正德年間莆田才子林有恒所題,他覺得這裏雖不是蓬萊,但卻勝似蓬萊仙境。(蓬萊在山東,是個海島,傳說那裏瓊樓玉閣巍峨壯觀,奇花異草各逞奇姿,是仙人聚居的地方)。九仙成仙又比八仙早壹千多年,再加上九鯉湖自古就有道家蓬萊之說,便在這裏題下這幾個大字。“第壹蓬萊”也成為九鯉湖的景區的別稱。位於第壹蓬萊旁的這壹副對聯:“野趣謝千鐘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是由明代戶部尚書鄭紀所題(仙遊籍人,號東園)。這壹副經典對聯,把九鯉湖都概括其中。上壹句概括了自然景觀,就像人間仙境,非常的美。下壹句概括了九鯉湖的人文景觀。意思是九鯉湖的祈夢文化與天地壹樣源遠流長。
5.九鯉騰雲:這“九鯉騰雲”由時任福建省財政廳廳長潘心誠所題。後來升為福建省副省長。
6.飛雨奔雷:這“飛雨奔雷”(堅式題刻,行書。字徑18cm)由時任國民黨時期的福建省財政廳廳長嚴家淦所題。後來做了臺灣的代總統。
7.玄珠:這顆雞心狀的石頭上尖下鈍,因為黑色,所以人們稱它為“玄珠”(橫式題刻,楷書,字徑40cm)。“玄珠”二字意為黑色的寶石,傳說那是何氏九仙遺留下來的丹珠所化。
8.天子萬年:那塊石頭上刻著“天子萬年”四個大字,是九鯉湖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壁陡立,高9米,字徑90cm,意思是九九歸壹。是南宋兵部侍郎且陳讜(仙遊度尾人)所題。中原人稱帝王為天子,他是祝願南宋寧宗皇帝及南宋永立萬年,他希望天下永遠是南宋的,是對南宋的壹片忠誠。
.9飛瀑:飛瀑兩字是原省人大主任袁啟彤所題。他1994年中秋節來九鯉湖時是省大副主任,不久後就升為省人大主任。
10.蔡京及其胞弟蔡卞題刻:“九天珠玉”古時左書式(橫式題刻,楷書)和它左側堅式“可同晤言”的摩崖石刻。這是北宋時期的三朝元老宰相蔡京(仙遊楓亭人,)及其胞弟所蔡卞所題。傳說倆兄弟未出仕前,到九鯉湖祈夢問前程,九仙夢示他倆前程在壹首俚歌中:“壹石雙星座,九天珠玉連”,他倆聞此俚歌自命不凡,從此便蹈厲奮發,1070年兄弟倆同登龍虎榜,並歷經三朝為左右相,蔡京兒了也被招為附馬。阮佑年間(1103—1105),兄弟倆再次來九鯉湖還願,蔡京寫下“九天珠玉”,並屬附***弟也蔡卞也題壹通,蔡卞見哥哥既已題寫橫式,就以堅式行楷題寫“可與晤言”四字。他當時是覺得自己可以與天地會悟,達到天人合壹的境界,就題下這幾個字。據傳鐫刻蔡京兄弟題詞時,僅塔幾十丈高的腳手架就用去八十余金,官府還在全縣挑選鐫刻巧匠,最後挑了個叫陳蹬雷的巧匠,他膽大手巧,用了二十多天才刻完兩通石刻,誰知這蹬雷師功夫出眾,卻不識字,每壹次刻字都以別人所劃記號排列,把“玉”字的壹點給點到上面去了。待官府驗收發覺時,腳手架已拆,再也無法改了,縣官拿他問罪時,他反而理直氣壯地辯解:這是九仙公托夢讓他要這麽鑿的(仙公的旨意),也是對相爺的壹片忠誠,他說誰不知相爺是文曲星下凡,是異人!相爺是三朝元老,他才配頭昂立,這些學問壹般人哪能懂?是仙公夢中教我的,我是無奈才透這玄機的!蹬雷這番理論居然使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後來這段插曲傳到京都相府裏,據說蔡京聽後非常高興,這蹬雷師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得到獎賞。
11.天然座:這個寫著“天然座”(橫式題刻,行書,字徑20cm)明代鄭邦福書,他認為坐在這塊石頭上是觀瀑的最佳位置,但現在前面的樹長高了,就不是最佳位置了)
12.觀瀑:觀瀑是由癡情於書法藝術的興化知府李翺所題。這兩字是景區中型體最大的摩崖題刻。聽說以前李翺經常到觀瀑亭壹邊觀瀑壹邊習字,練其氣勢,練其構架,練其意韻,書法功力日益猛進。如今,人們看到的“觀瀑”雖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但仍氣勢不凡。
建築勝景
九鯉湖自1998年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以來,全面啟動了九鯉湖旅遊經濟綜合服務區、湖濱十大精品工程、九鯉山莊、九鯉東湖旅遊度假區、姓鯉道祈夢園、水資源***享綜合開發利用工程、盤龍山通訊基站、等十個重點建設項目,已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朝對、娛樂和文化旅遊為了壹體的旅遊勝地。
1.迎賓牌樓,它高16.8M(16.8M是代表壹路發,祝願遊客能夠壹路發),寬22.8米,是仿漢代建築。上面“九鯉湖”三個字是由原全國書法協會副會長劉炳森所題。“道法自然”四個字是由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2.九仙祠,又名顯廟。在高陽山(谷目山)南麓,石湖北岸,坐西北向東南。祠建在壹片巨巖之上,巖底中空,與湖水相通,古人稱為“哈蟆穴"。1973年7月3日的7301號強臺風襲擊仙遊時,湖水暴漲,水位高達8米多。是夜,在九仙祠中住宿的七十多名遊客,都感覺整座祠宇在搖晃,並清晰地聽到從祠底傳出的壹陣陣強烈的轟隆隆的水石相激聲。《祠始建於何時,查元記載。考民國徐鯉九先生的《九鯉湖誌·建置》載雲:“祠舊祀仙父仙母,九仙侍焉。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縣官祈雨有應,封仙翁嘉應候。宋淳照十四年(公遠1187年),大旱,郡守朱端學請水,龍現,雨降,歲熟,上其事於朝,賜額‘仙水靈惠’,加封仙翁靈顯候。捐郡帑委邑尉馬良臣重新建造。明嘉靖戊申(公元1662——1723年,廈門人林瑞壁又捐金重修。”可見,現存九仙祠建於宋淳熙年間,宋孝宗趙督賜給“仙水靈惠”的匾額,距現在有八百年了。經明、清兩代數次修葺,方具現存規模。祠為壹廳兩房構式。明代萬年間書改祀仙父仙母於玉帝樓,九仙祠大廳專祀九仙及範候。
3.玉帝樓位於九仙祠西北隅,坐西向樂。明代正德丙子(公元1516年)宋善長修建。原祀九仙,故原名九仙閣。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道士蘇清華重修,改祀玉帝和仙父仙母,故改名玉帝樓。
4.龍屺寺,又稱龍紀寺、龍屺院。位於九鯉湖北去壹公裏許的院前村西北隅。相傳九仙在鯉湖跨鯉升天,化為九條龍飛經此處,山屺。故該寺院以“龍屺”命名。寺院建於唐代,距今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唐詔宗賜額曰:“龍屺院”。寺院原有九座,規模宏大。宋端明殿學士蔡襄題龍屺寺僧室詩雲:“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焚香猶夜起,喜酒見天真。生平持定戒,老大有精神。須知不變者,那減故時新?”據宋代興化知縣梁録的《九鯉湖記》雲:“今之遊(鯉湖)者,皆以寺(龍屺寺)為宴息之地,寺僧不勝其擾矣。”可見,龍屺寺在宋代很興盛,當時已成為九鯉湖遊覽區的組成部分。元代以後,詩寺式微,現僅存壹座院落。
5.通仙橋由福建省交通廳、莆田市交通局和仙遊縣交通局***同投資九萬壹千元,由仙遊縣交通局和鐘山鄉人民政府***同承建。承建。公元1986年12月18日竣工剪彩。通仙橋座落在風景區的入口處,跨越黃雞灘,聯接鯉湖公路的終點和風景區內的人行道,真通遊覽點。橋長50米,寬3.8米。這座橋用白色的花崗巖砌成,橋式呈玉帶形,遠望如月牙兒懸掛在山巒之間。七十四要橋欄豎柱頂托為七十四朵蓮花石雕,兩邊橫欄上有八尊精雕細刻的輝綠巖石獅。這座石橋的建成,不僅便利了風景區的交通,而且新辟壹景,為旅遊攬勝者增添了情趣。皓月空之夜,青山如黛,橋影倒映,水底天空雙月並輝,好壹幅鐃有詩情畫意的“夜月橋影圖”!
祈夢文化
九鯉湖夢文化是中國夢文化長河中壹支頗為獨特的支流,它是在繼承漢族原始的占夢和祈禳活動的世俗迷信活動。九鯉湖是我國漢族居信區乞夢(祈夢)風俗的發源地。為祈夢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國民間流傳歷史是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司夢神靈,也是歷史上唯壹被公認為全國性崇拜的夢神。九鯉湖流傳的壹套乞夢民俗活動的程式是其他地方所未見的,這套習俗壹直保留至今,堪為研究乞夢民俗的“活化石”。
通仙橋玉帝樓
白龍潭福建省
玉箸漈九仙祠
九鯉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