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題目是《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壹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
原文: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譯文:千家萬戶都為滿城荒煙感到悲慘,群臣們哪天才能再次朝拜君顏?秋天的槐葉飄落在靜寂的深宮裏,公眾的凝碧池頭卻在高奏管弦!
賞析:
這首詩前三句逐層描寫國破之哀。首句哀民生雕敝,宮室遭難,滿目煙塵。
第二句哀盛世之不再,天子蒙難,百官流離,倉皇失主,詩人忘不了那剛剛逝去的“盛唐氣象”,那安寧富足的開元盛世。但盛世不會再來了,詩人對崇高美的景仰中混和著感傷。這不僅是對壹個李姓王朝的眷念,也是對歷史上曾有過的高度文明的留戀,是對壹個文化斷層的悲悼。
第三句哀宮室之荒蕪:唐代宮中多植槐樹,如今,人去樓空,玉階蒙塵,秋風瑟瑟,百樹雕零,壹派冷冷清清的淒涼景象。
前三句寫不幸,第四句則筆觸壹轉,寫亂賊之“慶幸”,他們狂妄自得,宴飲慶祝,在人民的淚光和詛咒中尋歡作樂,字裏行間充滿了悲憤與哀痛。
這首詩是動亂時代的實錄,苦難心靈的低吟。詩人天性軟弱且又陷身賊中,因此詩作沒有采取激烈的語詞來大膽指斥叛賊,而是以低沈的語調傾訴了壹種哀其不幸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辣味不足,溫婉有余。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軍攜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壹樣的生活,這時長安已被搶掠壹空,滿目荒涼,而家人久別,存亡莫蔔,詩人的家國之痛更加濃烈。
據載,天寶末年,反叛的部隊攻下了西安和洛陽,到處捉拿朝廷的文臣武將,以及宦官、宮女、樂師和騎兵。每捉拿幾百人,就用兵器嚴密看守,送到洛陽。甚至有逃到山谷裏去的,卻最後被追拿逼迫,給他們戴官帽官服。
安祿山特別留心樂師,尋找查訪很迫切,在十日之內,捉到梨園弟子幾百人。賊人們於是在凝碧池舉行大聚會,宴請叛賊任命的官吏幾十個人,大量陳列皇帝庫藏的珍奇寶物,羅列在前前後後。音樂演奏起來以後,梨園原先的樂師不覺地嘆氣,壹個壹個互相看著流下淚來。
逆賊們個個手拿著刀威脅他們,卻不能止住人們的悲哀。有個樂師叫雪海清把樂器扔在地上,向著西方痛哭,叛賊就把雪海清捆到戲馬殿上,大卸八塊用來示眾,聽到的人沒有不傷心痛哭的。
此時,王維被拘禁在菩提寺,好友裴迪來探望,談及此事,王維聽了悲痛萬分,於是,作五絕、七絕各壹首,此為其壹。
百度百科--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壹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