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頤和園的傳說、故事和地理位置

頤和園的傳說、故事和地理位置

2018-03-01

討論

頤和園,中國清代皇家園林,原名清漪園,位於北京西郊,距市區15公裏,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背景,以杭州西湖為基礎,借鑒江南園林設計手法的大型山水園林。它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被稱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和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頤和園的傳說

壹、《貴婦傳奇》:

有的書上說長廊是乾隆為他母親觀賞昆明湖雨雪景象而建的。乾隆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代皇帝。他熱愛園林藝術,十五年來非常孝順母親。為了慶祝母親六十大壽,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擴建昆明湖,修建清漪園,在翁山上修建延壽寺。此後,他將翁山改為萬壽山。甘龍的媽媽經常去花園欣賞風景。為了保護母親免受雨雪日曬,充分欣賞昆明湖的雨雪景象,乾隆在萬壽山與昆明湖交界處的堤岸上設計建造了壹條長長的遊廊。乾隆皇帝的母親喜歡聽故事,經常讓宮女們壹邊逛長廊壹邊給她講各種故事。她喜歡的壹些故事,讓宮女們壹遍又壹遍的講。時間久了,女士們肚子裏的故事講完了,之前講的故事也記不住了,女士們辛苦了。後來,他們想出了壹個好主意:把故事的內容畫在走廊兩邊的橫梁上。故事講得越多,梁芳的人物故事畫面也就越豐富多彩。從此,宮女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故事講給太後聽了。太後在哪裏?因為年紀大了,看不到房梁上五顏六色的畫,但也完全沒有註意到。據說,這是頤和園長廊中人物故事彩畫的最初起源。

二、“長廊舞龍”:

據說慈禧登上佛閣往下看時,總覺得昆明湖有問題,於是回頭問壹位造園的老匠人:“這湖裏、湖邊沒有龍嗎?”老工匠見慈禧沈著臉問他,連忙說:“妳回老佛爺去,佛閣上只有鳳尾廊,湖邊沒有龍……”慈禧聽了,臉色發白,下令:“把附近玩龍的人叫來,讓他們在湖邊跳幾天,不要停!我想看龍。”那些舞龍的農民很難。他們拼寫

盡力從早跳到晚,從晚跳到早。累的要死。壹組倒了,另壹組咬緊牙關頂替。慈禧每天只看半個小時,但是

永遠不要讓耍龍人停下來。老工匠以為自己壹時疏忽,如箭穿心,給大家帶來了麻煩。我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那天晚上,他剛剛閉上眼睛,就看到壹個老人走了進來,向老工匠乞討食物。看他是乞丐,老工匠趕緊端來壹碗沒吃完的肉面。白發老人看了壹會兒面條,嘆了幾口氣說:“我堵得吃不下了!””說完,我把肉面碗扣在餐桌上,從碗裏拿出幾根面條圍著低碗,嘆了幾口氣就走了。老工匠很厲害

但是壹覺醒來,原來是壹場夢。他回想起老人的面容和行為,越想越像傳說中的魯班大師。他想到了桌子上的扣碗和碗旁的幾碗面條...突然,他心裏壹亮:底碗朝天的飯碗,像萬壽山!壹碗邊上的幾根面條更像壹條龍,繞著“山”蜿蜒,面湯濺在面條上,很像昆明湖!為什麽不試著建壹條龍壹樣的長廊呢!老工匠趕緊告訴慈禧:“三個月之內讓她在湖邊看龍燈,也問問放龍燈的窮人。玩龍燈的人。立刻命令全國壹流的工匠都集中在這裏。三個月後,慈禧登上佛閣,突然發現昆明湖邊真的有壹條長長的“龍”。這是有273個房間的走廊。慈禧心滿意足地獎勵了老工匠。

第三,關於銅牛的傳說

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動用海軍數百萬兩白銀修繕頤和園,供個人享用。她頒布法令,要把頤和園建成“天地”。佛閣象征天宮,昆明湖如天河,八方閣、龍王廟壹帶是人間。既然有天河,當然有牛郎織女。於是,壹只銅牛被放置在八方亭下的昆明湖邊,象征著牛郎。石船旁又建了壹座織女亭。銅牛朝東,但頭轉向西北,面向織女閣。就這樣,以昆明湖為界,出現了左邊是“牛郎”,右邊是“織女”的圖案。從此,這頭銅牛日夜望著“織女”,卻無法相聚。

有壹年,七月初七,也就是牛郎織女天上相會的日子,銅牛突然活了過來。它離開原來的位置,壹步壹步走進湖中,向織女亭遊去。但是昆明湖太大了,銅牛遊到壹半就沈了。人們很快報告了慈禧太後。慈禧開始不信,親自去十七孔橋看銅牛不見了。我們做什麽呢《天河》不能沒有牛郎!於是他下令做了壹只銅牛,並把它放在原來的地方。萬壹它又跑了,就用鏈子把它拴住。

次年七月七日,銅牛又動了。眼看鐵鏈綁不上了,慈禧趕緊派了壹個壯漢帶著幾個保鏢扶住。幾個壯漢使出渾身解數去拉牛尾巴,但由於用力過猛,尾巴“哢嚓”壹聲斷了。幸好這時有人拿來了更粗的鐵鏈,太多的廚子終於鎖定了銅牛。

此後,昆明湖邊留下了壹只斷了尾巴的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