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14浙江高考詩歌

2014浙江高考詩歌

要點1 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詩歌遣詞的妙處,有以下角度:1、這個字或詞是什麽意思;2、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如顛倒、活用、用典等;3、運用了什麽修辭手法;4、表達出什麽樣的意境;5、表達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6、是否具有音韻美。 鑒賞詩歌造句的妙處,有以下角度:1、描繪了什麽樣的景象;2、表達了詩人什麽樣的情感;3、運用了什麽樣的手法;4、蘊含了什麽樣的理趣。 典例1閱讀下面這壹首詩,完成試題。 華子崗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睎。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家。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答:“侵”字寫出了夕陽余暉逐漸消退的過程,和詩人在夕陽西夏時壹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侵”和“拂”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到山色清翠可愛,柔和多姿,表現出詩人對雲光山翠的眷念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和留念。 典例2閱讀下面壹首詞,回答後面的試題。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壹夜夜,壹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是什麽意思?在抒情上有什麽特點? 答: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點出了詞的內涵。該句寫人之所聞,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那壹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苦”正是離情的道不清說不明的真實況味,是全詞的詞眼。 要點2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要熟練掌握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對偶、反問、設問、反復、互文等。 2、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誌等)和描寫(正面、側面、細節、動態、靜態描寫)。 3、表達手法: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征、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托物言誌、以樂景寫哀情等。 典例1閱讀下面壹首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1)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麽?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與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典例2閱讀下面壹首宋詩,回答問題。 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壹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漸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鏘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驚。 這首詩運用哪些表達技巧來表現了“雨字暴”這壹主題? 答:作者通過側面烘托、比喻、誇張、聯想、想象等手法表達了“雨暴”這壹主題。前三句為側面烘托,從聽覺、觸覺、視覺等方面描繪了暴雨欲來的景象。第四句寫雨大,“飛”過大江,極狀其勢。五、六句運用比喻,把雨後西湖水比喻成壹只盛滿美酒的杯,將要溢出,又把雨比喻成敲鼓之聲,極狀其“暴”。後兩句發揮充分的聯想和想象,由眼前暴雨聯想到李白“泉灑面”,豐富奇特。 要點3 分析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兩個方面。 詩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見的有: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了李白淡於富貴、傲視聖賢的思想,也放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憂國憂民、淚濕青衫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卻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壹斑);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寫的就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愛惜人才的形象(如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掩的表現在字裏行間);兒女情長的形象(如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詩人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始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等等。 詩歌景物形象安排的壹般方式有三種: 1、壹組意象 這類詩歌往往攝取壹組自然物象,和諧統壹的組成自然生活圖景。這圖景傳達著壹種氣氛或情調,或就是抒情主體個人感情的載體。這組物象被賦予了深厚的詩意內涵,並構成了意象群。它反過來不斷強化抒情主體的情緒體驗。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通過壹組物象描繪了壹幅蒼涼蕭瑟的秋景圖,強化了詩人孤寂痛楚、淒愴欲絕的思鄉情感。 2、壹個中心意象 這類詩歌往往通篇運用隱喻象征或托物言誌的藝術手法,集中筆墨描繪壹個中心意象。這類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的物,它既體現出客觀物象的特殊性,傳達物象的精髓內蘊,也能抒發抒情主體的主觀情思,它或者是某種理想人格的象征,或者直接是抒情主體的化身。如陸遊《蔔算子詠梅》通過寫梅花風雨侵襲的處境、卓然不群的風骨,象征了詞人不同流合汙,雖粉身碎骨仍矢誌不渝的可貴人格。 3、敘述片段、生活場景成為意象 這類詩歌通過具體的生活片段、細節場景來表現抒情主體的無限情思或微妙的心理。即使有個別的客觀物象,但那僅僅是為抒情主體設置的背景。如辛棄疾《清平樂茅檐低小》通過“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這些敘述,反映作者心情的安然自樂,農村生活的恬靜閑適,同時給讀者留下大幅度的想象空間。 典例1閱讀下面壹首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茅檐人寂,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鄉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零羈旅。 (1)這首詞“茅檐人寂”等三句描寫了什麽景象?有什麽作用? (2)詞中“林鶯燕巢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兩句運用了什麽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麽好處? 答:(1)這三句描寫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淒迷的景象。其作用在於為杜鵑出場作鋪墊,也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淒涼心境作鋪墊。(2)運營烘托手法,其好處是以“靜”襯托出杜鵑啼聲的孤獨和悲切。“總無聲”襯“常啼”,而啼聲則引出下句“催成清淚”,映“孤”字。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試題。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物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試簡述“千障裏,長煙落日孤城閉”壹句所寫的景物的特點。 答:以“千障”“長煙”“落日”“孤城”組合成壹幅立體的塞下秋景圖,渲染出壹種開闊蒼涼的氣質。 要點4 評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答題之前,必須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識: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2、註意題目、註釋和前面的序,了解年代、創作緣由和背景;3、借助詩歌的形象、意境、風格、體裁,利用含蓄的語句或用典,領悟和把握詩人的觀點和態度。 解題格式: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或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寫出了哪個意象的什麽特點,表現或突出了哪種思想感情,起到了哪種作用。 典例1閱讀下面壹首詩,完成試題。 送鄭少府入遼,***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幹。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引,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註鄭少府,駱賓王的朋友。唐高宗顯慶年間,契丹等貴族集團,多次擄掠侵擾邊境,東北遼陽壹帶戰事不斷。鄭少府此時遠赴邊疆從軍。駱賓王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1)這首詩的主人公是誰?他有哪些特點?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壹形象的? (2)詩中有倒裝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它的作用。 答:(1)詩中的主人公是俠客。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寫了俠客武藝高超,豪爽而又雷厲風行,有高昂的愛國熱情,及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如借寫騎馬彎弓烘托出“俠客”風姿颯爽、神采奕奕的形象,最後壹句反用典故“荊軻刺秦王”寫出了他的愛國熱情和犧牲精神。(2)“柳葉開銀鏑”是倒裝語句,應是“銀鏑開柳葉”,意思是銀箭頭射穿柳葉,形容“俠客”劍無虛發,技藝過人。 典例2閱讀下面壹首詩,完成試題。 昭君怨 道是春來花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壹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壹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頌的是什麽事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表現了詞人什麽思想? 答:(1)梅。起首二句采用暗喻手法,不正面點破“梅”,而從花開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裏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梅而梅自在。(2)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境“壹般開”,暗贊其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