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動物的詩句兩個字

關於動物的詩句兩個字

1. 帶有動物的詞語(兩個字)

[鼠]鼠目寸光 鼠肚雞腸 鼠竊狗盜 投鼠忌器 膽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試 牛鼎烹雞 汗牛充棟 對牛彈琴 九牛壹毛 氣壯如牛 虎虎視眈眈 虎口余生 虎頭虎腦 虎背熊腰 虎頭蛇尾 虎落平陽 虎穴龍潭 放虎歸山 談虎色變 如虎添翼 騎虎難下 為虎作倀 與虎謀皮 藏龍臥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龍行虎步 龍吟虎嘯 龍爭虎鬥 龍盤虎踞 龍騰虎躍 生龍活虎 降龍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鳥飛兔走 守株待兔 龍龍騰虎躍 龍飛鳳舞 龍馬精神 龍鳳呈祥 畫龍點睛 來龍去脈 攀龍附鳳群龍無首 降龍伏虎 壹龍壹豬 老態龍鐘 筆走龍蛇 龍潭虎穴 葉公好龍 望子成龍 車水馬龍 人中之龍 蛇蛇蠍心腸 畫蛇添足 驚蛇入草 龍蛇混雜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驚蛇 虛與委蛇 筆走龍蛇 春蚓秋蛇 馬馬到成功 馬不停蹄 馬革裹屍 壹馬當先 老馬識途 汗馬功勞 萬馬奔騰 犬馬之勞 萬馬齊喑 壹馬平川 天馬行空 快馬加鞭 走馬看花 信馬由韁 蛛絲馬跡 兵荒馬亂 人仰馬翻 人困馬乏 鞍前馬後 人強馬壯 猴年馬月 青梅竹馬 單槍匹馬 招兵買馬 心猿意馬 懸崖勒馬 千軍萬馬 香車寶馬 指鹿為馬 害群之馬 厲兵秣馬 塞翁失馬 盲人瞎馬 脫僵之馬 金戈鐵馬 羊羊質虎皮 羊腸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補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順手牽羊 猴猴年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殺雞嚇猴 殺雞儆猴 雞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雞飛蛋打 雞犬不寧 雞犬不留 雞犬升天 聞雞起舞 殺雞嚇猴 殺雞取卵 偷雞摸狗 鶴立雞群 小肚雞腸 鼠肚雞腸 呆若木雞 狗狗急跳墻 狗尾續貂 狗仗人勢 狗血噴頭 犬馬之勞 豬狗不如 雞犬不驚 雞零狗碎 兔死狗烹 鼠竊狗盜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黨 偷雞摸狗 畫虎類狗 喪家之狗 關門打狗 白雲蒼狗 豬豬突豨勇 豬狗不如 殺豬宰羊 封豕長蛇 鳳頭豬肚 蠢笨如豬 壹龍壹豬 、鳥鳥盡弓藏 笨鳥先飛 如鳥獸散 小鳥依人 驚弓之鳥 飛禽走獸 珍禽異獸 衣冠禽獸 鳳毛麟角 鴉雀無聲 燕雀安知 鶴立雞群 鶴發童顏 風聲鶴唳 鶯歌燕舞 草長鶯飛 燕語鶯聲 鵲巢鳩占 鸚鵡學舌 蜻蜓點水 壹箭雙雕 獸困獸猶鬥 如鳥獸散 人面獸心 飛禽走獸 珍禽異獸 衣冠禽獸 洪水猛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煙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狽不堪 狼狽為奸 豺狼成性 豺狼當道 引狼入室 聲名狼藉 杯盤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決 鹿死誰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貓鼠同眠 黔驢技窮 壹丘之貉 管中窺豹 魚蟲金蠶脫殼 蠅頭微利 花飛蝶舞 螳臂擋車 魚躍鳥飛 如魚得水 獨占鰲頭 井底之蛙 甕中捉鱉 蝦兵蟹將 鷸蚌相爭 如魚得水 沈魚落雁 緣木求魚 [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 鶴立雞群 雞鳴狗盜 鷸蚌相爭 蛇鼠壹窩 狼狽為奸 龍騰虎躍 虎頭蛇尾龍馬精神 蟲臂鼠肝 城狐社鼠 鼠食鯨吞龍騰虎躍 龍驤虎步 龍潭虎穴 龍躍鳳鳴 車水馬龍 指鹿為馬 望采納!!!!!/(ㄒoㄒ)/~~o(>﹏<)o千萬別不采納。

2. 帶有兩個動物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

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朝發白帝城》

4、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東省陵》

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6、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7、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

8、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晏幾道《臨江仙》

9、昔時曾從漢梁王,濯錦江邊醉幾場。拂石坐來衫袖冷,踏花歸去馬蹄香。當初酒賤寧辭醉,今日愁來不易當。暗想舊遊渾似夢,芙蓉城下水茫茫《瑞鷓鴣》

1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蘭辭》

11、避權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詩人稱好逑。——元稹《陽城驛》

12、遊蜂競鉆刺,鬥雀亦紛拏。天生細碎物,不愛好光華。——元稹《芳樹》

13、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宋·張俞《蠶婦》

14、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北宋範仲淹《江上漁者》

15、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

3. 關於動物的詩句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白話譯文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壹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

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壹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譯文:天色黃昏,壹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壹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壹句,五言是五個字壹句,七言是七個字壹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壹般也算七古。

詩人通常借描寫物來描寫人,側面反映出人的品格。借物喻人,就是借某壹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壹種品格。這也是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壹種方法。

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詩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

擴展資料:

詩歌的表現手法:

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

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壹位大官的去路。

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沈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壹、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連翩的佳作。

4. 寫兩句含有動物的詩句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比翼鳥,白居易《長恨歌》)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魚、鴛鴦,盧照鄰《長安古意》)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麽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馬,王實甫《西廂記》)

耕犁千畝實千箱, 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贏病臥殘陽。(牛,李綱《病牛》)

人家在何許,雲外壹聲雞。(雞,梅堯臣《魯山山行》)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鳧雁,溫庭筠《商山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