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作家雨果的個人資料有哪些

作家雨果的個人資料有哪些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個人履歷

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壹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壹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侖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壹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侖三世的壹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侖壹世的功績和拿破侖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侖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壹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維克多·雨果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壹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壹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壹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壹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壹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等。

編輯本段

人物生平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壹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維克多·雨果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壹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蔔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愛斯梅拉達的吉蔔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壹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弗比斯救下了愛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蔔賽姑娘不計前嫌,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這壹舉動使奇醜人十分感動。他幹枯的眼睛裏第壹次流出了淚水。

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愛斯梅拉達,也在後面的故事發展中報答了她。天真的愛斯梅拉達對弗比斯壹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弗比斯,然後逃跑了。愛斯梅拉達卻因此被仇恨已久的教會冠以“女巫”“殺人犯”的罪名,愛斯梅拉達屈打成招,被判處死刑。卡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詩人甘果瓦引誘救埃斯梅拉達的乞丐群眾與卡西莫多大戰,弗羅洛找到愛斯梅拉達後,實則重新向她表達自己的愛意,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愛斯梅拉爾達被送上絞架。失去愛斯梅拉爾達而絕望的加西莫多,在無限憤怒之下,將副主教從高樓頂上推下,活活摔死。自己擁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直到風化。

維克多·雨果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其實,從全文來看,與玩弄愛斯梅拉達感情的衛隊長、忘恩負義的詩人相比,壹直作為最大反派出現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對於愛斯梅拉達的愛情反倒是真實的,只是由於他的位置不能對此有所表達,最後在痛苦中走上了極端,這也是作者對於中世紀封建禮教“禁欲”的強烈批判。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鬥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壹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沈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和國時,雨果卻成了壹個堅定的***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臺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壹直堅持對拿破侖三世的鬥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侖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壹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14年刑期,結果為了壹塊面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壹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壹個叫卞福汝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壹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壹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裏來了壹個叫芳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裏做工,被人誘騙生下壹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壹個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芳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壹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壹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準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壹個僻偏的修道院裏。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壹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壹個***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壹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裏。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於1901年,但雨果死於1885年,所以盡管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可還是無緣諾貝爾。

編輯本段

名言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壹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壹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壹把開啟數字,壹把開啟字母,壹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誌堅強的人例外。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多辦壹所學校,可少建壹座監獄。

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人的兩只耳朵,壹只聽到上帝的聲音,壹只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人類第壹種饑餓就是無知。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編輯本段

大事記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壹首詩。

1822年 編成第壹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鐘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臺。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編輯本段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鐘樓怪人》(即《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Cathedal)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沈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電影的劇照

電影的劇照

編輯本段

人物評價

雨果壹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壹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壹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壹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壹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裏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壹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誌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壹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壹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1885年5月22日,法國偉大的民族詩人、著名小說家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100多年來,法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壹直緬懷這位偉大的法國文化先驅者。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小說傑作至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編輯本段

名言

1、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2、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壹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3、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壹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4、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壹把開啟數字,壹把開啟字母,壹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6、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7、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8、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誌堅強的人例外。

9、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10、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11、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12、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13、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15、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16、多辦壹所學校,可少建壹座監獄。

17、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18、人的兩只耳朵,壹只聽到上帝的聲音,壹只聽到魔鬼的聲音。

19、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20、人類第壹種饑餓就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