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九個字道盡喝茶的七重境界

九個字道盡喝茶的七重境界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

喝茶有些什麽境界呢?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普遍認可的是唐代《茶譜》作者、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的盧仝所作詩歌《七碗茶歌》中所說的七重境界。詩中寫道:“壹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後人將之提煉為喝茶的七重境界,即:壹重喉吻潤、二重破孤悶、三重搜枯腸、四重發輕汗、五重肌骨清、六重通仙靈、七重清風生即羽化成仙了。這七重境界後來傳入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精髓。

喝茶的七重境界由低向高依次從人的身體層面到精神層面,最終達到天人合壹、羽化成仙——不是壹般人或喝壹次茶就能夠全部體驗得到的。不過,宋朝有壹個人確實就在壹次喝茶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全部的這七重境界,他就是南宋著名書法家、詩人陳讜。

陳讜(1134——1216)字正仲,南宋著名書法家、詩人,歷任貴州知州、殿中禦史、江西提刑、兵部侍郎等職,辭官後封清源郡侯。清朝劉玉麟著《粵西金石錄》記載:“(陳讜)寧宗慶元初知貴州。”意識是“陳讜於南宋寧宗初年任貴州(今貴港市)知州(壹把手)”。陳讜就是在貴港任職期間,在南山上的壹次喝茶中體驗到了喝茶的七重境界。

南山是貴港城南約4公裏的壹座小山,因有建在洞中的千年古寺南山寺而聞名。山上也因此留下了歷朝歷代達官貴人、名人騷客的摩崖石刻100多處。其中壹處就是陳讜喝茶後留下的。

這幅石刻刻在南山半山腰北極洞裏的石壁上,兩尺見方,上書“陳正仲、蔡元發、陳與直、高伯和,慶元丙辰仲春乙醜,勸農事已,啜茗於北洞”。初看上去,這句話和“某某某到此壹遊”差不多,只是多了“勸農事已,啜茗於北洞”這九個字寫了內容。然而,細細品來,就是這少少的九個字,卻道出了喝茶的七重境界。

陳讜任貴州知州期間曾兼任朝廷的勸農使(主管農業的官員),蔡元發、陳與直、高伯和等3人查無此人,應該是陳讜的下屬。“慶元”是宋寧宗的年號,“丙辰(年)”是公元1196年,“仲春”即農歷二月,“乙醜”是日期。“勸農”就是主管農業的官員在春夏農忙時節到鄉間巡視、督促農業生產。“啜茶”即喝茶。“北洞”即北極洞,又稱葛仙洞,據傳是道教神仙葛洪得道前曾在此煉丹修仙,洞中現有葛仙巖、煉丹竈和洞外山下的仙人井等遺跡。

陳讜留下的這幅石刻的文字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意思就是“在公元1196年農歷二月乙醜日這壹天,陳讜和隨從蔡元發、陳與直、高伯和等人到南山附近的鄉間巡視、督促農業生產,工作結束後順便壹起到南山上葛洪曾經煉丹修仙的北極洞裏喝茶(應該是下午茶)”。我們想象壹下當時的情景:在壹個春光明媚的下午,南山上仙氣裊裊的北極洞裏茶香飄逸、歡聲笑語,洞外則草長鶯飛、沃野千裏,陳讜等人壹邊休息、壹邊喝茶、壹邊聊天、壹邊居高臨下賞美景。這茶喝得確實美!我們壹重重來分析壹下陳讜在這次喝茶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七重境界。

第壹重,喉吻潤。下鄉到田間檢查工作,當然要走很多路,然後還去爬山,身為文官的陳讜肯定累得夠嗆了。壹杯清茶入喉,潤不潤?

第二重,破孤悶。貴港地處南疆,宋朝時經濟社會還比較落後。陳讜孤身壹人從中原繁華地區被安排到邊遠地區為官,平時又很少娛樂活動,心裏肯定是很苦悶的。今天難得忙裏偷閑,壹幫人在此良辰美景中喝茶休閑,孤悶之感自然淡化了。

第三重,搜枯腸。“搜枯腸”有兩種理解,壹種是空腹喝茶,刮腸子;第二種是喝了茶後詩興蠢蠢欲動。陳讜帶隊下鄉走了那麽多路,肚子應該餓了,這時喝茶雖然可以解渴,卻肯定刮腸子。而且陳讜本身就是壹位詩人,此情此景當然文思泉湧。不過不知道他當時為什麽沒有在北極洞裏留下詩詞石刻,而只是在南山寺大洞中的石壁上題寫了“南山”兩個楷書大字,每個字壹米見方,是南山現存摩崖石刻中字體最大的壹處。

第四重,發輕汗。陳讜性格耿直,在官場中幾經沈浮,現在又被“發配”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換成今天,許多人的心裏都會感到很憋屈。不過今天陳讜在南山北極洞裏喝了幾杯靚茶,出了壹身臭汗,又侃了侃大山、發了發牢騷。嗯!心情好多了!

第五重,肌骨清。幾杯熱茶下肚,腸子刮清了;又休息了壹會兒,體力恢復了,心情也變好了,陳讜自然壹身輕松,身輕如燕飄飄然。

第六重,通仙靈。喝茶跟喝酒壹樣,空腹喝容易醉人。人在神清氣爽之時,也多半會生起天人合壹之感。估計當時陳讜喝著茶、喝著茶,越喝心情越好,不知不覺喝醉了。這個時候他“通個靈”便自然而然了。

第七重,清風生。茶意微醺、仙氣氳氤,居高臨下、天人合壹,興之所至、意之所迷。當時,幸虧陳讜身邊有人,不然他可能真的會從北極洞的洞口“飛”出去。日本高倉健主演的老電影《追捕》中就有類似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