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逆境靠蘇東坡

逆境靠蘇東坡

蘇東坡,名蘇軾,是東坡先生。我們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開創了詞的豪放派,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史書上有“蘇黃迷彩”之說,同時也是畫家和美食家。現在有人笑稱他為北宋最大的吃貨。

但很多人不知道,蘇東坡的壹生其實是壹個充滿坎坷的壹生,是壹個充滿逆境的壹生。尤其是他在逆境中豁達的人生觀,即使在壹千年後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以至於網上流傳著壹句話:“人生不如意,就是沒讀過蘇東坡。”

蘇軾少年時聰明好學。他七歲讀書,八歲入學,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贊。當然,父親蘇洵的家教也是極其嚴格的。幾十年後蘇軾被流放到海南,夢見父親讓他背《春秋》。蘇軾想起自己連壹半都沒背完,頓時被驚醒。

二十歲那年,蘇軾進京參加進士考試,考了第二名。這裏其實有壹個小插曲。當時主考官歐陽修在閱卷的時候,看到蘇軾的卷子,看到他的文章寫得特別好。他本想把它們排在第壹位,但歐陽修以為那是他最喜歡的學生曾鞏的卷子,為了避嫌,他故意把它壓到了第二位。換句話說,蘇軾是第壹個。

大文豪歐陽修也高度贊揚了這個年輕人。他曾拿著蘇軾寫的感謝信對梅說:妳讀壹首詩,就不會覺得汗流浹背。加油加油。我應該避開馬路讓他出去。他還對兒子說:妳記住,三十多年了,沒有人教過我!

然而,就在蘇軾風光無限的時候,噩耗突然從他的家鄉傳來。蘇軾的母親在他的家鄉眉山去世。於是蘇軾只好帶著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趕回老家,安排母親的後事。可憐的媽媽養了20年,卻不能分享他高中的壹點快樂。

喪事過後,蘇軾回到了北京。沒過幾年,蘇軾突然遭遇喪妻之痛。王夫夫人才二十七歲,只有壹個兒子,還不滿七歲。雖然他們的婚姻只有十年,而且十年是丈夫出山求名的艱難時期,聚少離多,但蘇軾對妻子的愛是永恒的。10年後,他夢見妻子時,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

更糟糕的是,妻子去世後不到壹年,父親病逝,蘇軾再次回家吊唁。

等到喪禮回來的時候,北京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王安石開始領導變法,蘇軾恰好是反對變法的壹員。在改革派的打擊下,蘇軾自請自調,出了北京。於是他被任命為杭州將軍。

這次雖然被邀請到北京,但也是出於無奈。幸運的是,到了杭州之後,他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能夠將自己的情懷寄情於山川。遊西湖,訪名僧。在這裏,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文章。

在杭州的第三天,蘇軾去西湖孤山拜訪了壹位著名的高僧。他去的時候,天剛黑,好像要下雪。此外,他最初看到西湖,於是寫下了《臘日訪秦暉會寺孤山二僧》這首詩:

壹天,蘇軾獨自壹人來到錢塘門外的肇慶寺前的王虎樓飲酒。突然下起了陣雨,他盡情地欣賞著湖上的雨景。

有壹天,在湖邊喝酒,在楚青雨後,我寫了兩首詩,其中壹首是:

此文壹出,可謂西湖詩詞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杭州,蘇軾並沒有感到壓抑,而是為杭州人民努力工作。因為西湖久未整修,他牽頭把淤泥全部挖出來,修了壹條長長的堤,就是現在著名的西湖蘇堤。同時在西湖內建有三座小石塔,逐漸演變成西湖著名的美景——“三潭映月”。

三年後在杭州,蘇軾被調到密州。雖然在這裏短暫,但蘇軾在這裏成為了壹個偉大的詩人。

兩個著名的“江城子”都來自於此。第壹首是上面提到的對亡妻的悼念,另壹首《密州狩獵》成為豪放派的第壹部代表作:

還有中秋之夜因思念哥哥的兒子而寫下的著名詩句“水調頭”:

蘇軾雖然不在北京,但他的政敵並沒有忘記他,只要有機會,還會繼續攻擊他。不久,著名的烏臺詩案爆發,成為蘇軾人生的轉折點。蘇軾被捕,在獄中受盡折磨,壹百多天。後來在慈禧太後的幫助下,他被釋放出獄,貶謫黃州。

北宋時,黃州是壹個非常貧瘠的地方,但蘇軾卻在這裏過著自己的生活。

蘇軾在去黃州的路上,看到城外山上壹望無際的竹林,再低頭看長江。他想:這裏竹林那麽多,竹筍壹定鮮嫩,長江裏還有鮮魚。不用擔心吃的問題。有了食物,其他壹切都好辦了。

同樣真實的是,在黃州,蘇軾經常親自下廚自創菜肴。他還記下了自己制作魚湯的詳細做法:

蘇軾稱贊黃州的豬肉最好吃。寫《豬肉頌》,說:凈鍋,缺水,柴不起煙。不要等他熟了再催他,熱度夠了他就美了。黃州好豬肉,價格便宜如糞土。妳不肯吃,窮人不懂做飯。早上起來打兩碗,滿滿的,根本不用擔心。他做的紅燒肉後來成了名菜:“東坡肉”。

蘇軾還從壹個道士那裏得到了秘方,自己釀造了蜂蜜酒。

在黃州外,起伏的群山中間有壹片50畝的平地。這是壹片荒地。蘇軾親自在那片荒地上開墾土地,自己種下了黃桑。雖然辛苦,但蘇軾很滿足。他還給這幅作品起了個名字,叫東坡,自稱東坡居士。從此,他被稱為蘇東坡。

在黃州,蘇軾也留下了壹些著名的詩篇。有壹天,蘇軾去胡莎湖,這是30英裏以外的黃州。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同路人都琳很尷尬,但蘇軾似乎沒有意識到下雨,走得很慢。雨後天晴,我寫了《丁奉》:

有壹天,蘇軾乘船遊赤壁,想到了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寫下了著名的《赤壁懷古》:

蘇軾在黃州呆了四年零三個月,終於離開了黃州。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守舊派重新控制了國家大事,於是蘇軾又被召到北京。

蘇軾入京前,在江淮壹帶遊蕩了壹段時間,遊覽了廬山,並在南京與王安石見面交談。雖然他們有不同的政治觀點,但他們都欣賞對方的個性和文學水平。

與此同時,在前往南京的途中,蘇軾的小兒子不幸去世,這對蘇軾打擊很大。他請求法院讓他暫時留在常州,法院同意了他的請求。

在常州,蘇軾對美食的熱愛再次體現。常州有名的河豚,讓蘇軾壹直品嘗。有個當地的先生,專門做河豚,邀請他。全家人和他們的妻子躲在屏風後,看這位名人是如何品嘗的。只見這個老頭坐在桌子上,大嚼著,壹言不發,偷屈的女人們都很失望。正說著,蘇軾抓了壹大塊,道:“死也值得。”立刻把它放進妳的嘴裏。主人請客,全家人都很高興。

後來,蘇軾回到北京。雖然這次王安石不再掌權,但是蘇軾不同意司馬光廢除所有新法和王安石所有政策的態度。再加上蘇軾特立獨行,從不遷就他人,很快就離開了北京。

後來是壹跌再跌,1094邵聖元年。59歲的蘇東坡先被發配到嶺南,四月被貶到潁州。惠州6月將再次降級。

即使在徽州,蘇軾也沒有改變吃貨的性格,買肉也不容易,於是和屠夫商量,買了被官僚拒絕的羊刺。他還寫信給弟弟:惠州城地廣人稀,卻還在每天殺壹只羊。不敢和官方爭論。買的時候讓屠夫買他的脊骨,骨頭之間也有微微的肉。燙熟(不利用火候就不用水做了),蘸點酒,加點稀鹽,稍微炒壹下就可以吃了。整天采摘,在肯和毛之間得到兩銖,讓妳很開心,比如吃蟹鉗,吃了好幾天心情都很好。我在食堂三年了,吃的都是微薄的飯菜。我沒有牙齒和骨頭。我怎麽知道這個味道?劇本被落下了。雖然是劇本,但是可以用。但是,這樣說的話,狗狗們會不高興的!

在落後的徽州,生病沒有藥醫,中毒更是家常便飯。蘇軾到達後不久,就立即搜羅藥材,分給當地百姓。同時,他建造橋梁,做這些事情。他微薄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口袋,但他認為自己從此變輕了。

少生四年。62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儋州。

儋州就是現在的海南,在宋朝的時候還是壹片貧瘠。不僅沒有肉沒有魚,吃的東西都要從大陸海運過來。當有大風時,市場將立即關閉。這個時候,妳連蔬菜湯都要吃。蘇軾的兒子蘇果吃膩了蔬菜湯,就想出了用紅薯做湯的辦法,美其名曰“玉暖湯”。蘇軾吃了,驚嘆道:“天上的色、香、脆,都是不可知的,人間沒有這種味道!”。

在海南,蘇軾依然孜孜不倦地寫方子。他不僅收藏藥方,還時不時親自嘗試用野草和鮮花入藥。這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壹些快樂。

傅園三年四月,朝廷大赦,蘇軾得以返回大陸,但於次年八月病逝於常州,享年六十五歲。

縱觀蘇軾的壹生,雖然取得了許多偉大的成就,但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尤其是後半生,生活異常艱難。但無論何種困境,蘇軾都表現出了極其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被生活或環境所打敗。從他留下的那些名句中,我們可以很好地體會到“人生無處不在,應如飛雪”,“竹簽草鞋輕於馬,誰怕,壹場煙雨終壹生”,“回首蕭瑟處,無陰晴”,即使在今天,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輕盈。所以林語堂說:“蘇軾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是偉大的人文主義者,是人民的朋友。”

看著蘇東坡,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的詩人李白。兩人都是有才華的人,但同時又似乎與世隔絕,略顯仙氣。現代學者葉嘉瑩分析了這兩位詩人的差異,認為李白是“神仙眷侶”,東坡是“神仙眷侶”。他有著和常人壹樣的煩惱和痛苦,卻能超越世俗,以超脫的人生態度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