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北地三才

北地三才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方文人所創作的作品,其內容豐富,語言質樸,風格粗獷豪邁,主要收錄在《樂府詩集》中,今存60多首。

北朝民歌的主要內容,有的反映戰爭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愛情生活,有的描寫北方特有的風光景色。它內容豐富,語言質樸,風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氣絕體和七言古體及雜言體,對唐代的詩歌的發展有較大影響。北朝民歌主要收錄在《樂府詩集》中,今存60多首。其中以《木蘭詩》和《敕勒歌》最為著名。

質樸粗獷、豪邁雄壯,是北朝民歌最顯著的特色。這和北方的地理環境、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系。生活在北方的人們,目力所及是高遠之處,心向往之是巨大的世界。久而久之,形成粗獷豪邁的性格。

其次,北朝民歌大多出於當時的少數民族,他們原來都是以遊牧為生的,社會結構又有軍事化的性質。遊牧生活不像農業生產那樣安定,那樣井然有序、有耕耘必有收獲,而是充滿了變化和風險。各部落之間,也少有文化禮儀的虛飾,誰有力量誰就去征服。在與自然、與敵手的嚴酷鬥爭中,造就了民眾的強悍氣質,他們不會喜愛南方人那種溫柔纏綿的歌。

這裏有最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是當時北方的壹個少數民族部落。據有些學者考證,敕勒川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歌中唱出北方大草原廣闊無垠、渾沌蒼茫的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情懷。後面描繪水草畜牧之盛,抓住特點,大筆如椽,並且充分體現出人對自然的自豪。據《樂府廣題》說,東魏高歡攻西魏玉璧,兵敗疾發,士氣沮喪,高歡令敕勒族大將斛律金在諸貴前高唱此歌,以安定軍心,可以推想它的音樂也壹定是雄強有力的。

北地三才:魏至北齊時期,北朝出現了幾位比較正統的詩文作家,模仿南朝詩文創作,雖然水平有限,難與南朝相比,但它卻標誌著北朝文學開始復蘇,也邁開了南北文學融合的第壹步。其中較著名的是溫子升、邢邵、魏收。號稱北地三才。

溫子升,字鵬舉,北魏成就最高,兼有北方的質真樸野和南方的婉轉流麗之風。邢劭,字子才,由魏入齊,慷慨悲涼,有魏晉之風。魏收,字伯起,多模仿南朝作品,偶有北方特色

搗衣

溫子升

七夕詩

邢邵;南北朝

棹歌行

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