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1、認識“州、華”等15個生字,會寫“州? 華”等8個生字,積累“華夏兒女? 炎黃子孫”等8個詞語。2、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3、能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 湧? 長? 聳”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 感覺單元識字寫字的單元重點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上課:壹出示地圖,談話導入;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三再讀課文,品讀小節內容;四、書寫指導;五、作業設計。五個環節預計壹課時完成的,結果仍然上成了兩課時。
? 第壹個環節,出示地圖,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地域廣闊,山川壯美,引出贊美祖國的詩歌——《神州謠》並用“州”和“川”字形演變對比理解識記,學生比較感興趣,壹下子都記住了。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環節費時較多,因屬於識字單元,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詞較多,我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相結合,通過範讀課文劃分節奏,指名讀,認讀生字詞,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並在認讀中運用偏旁歸類、熟字加減、生活識字、語境識字等方法讓學生識記字形,理解字義。第三個環節品讀小節內容上,通過指名讀,範讀,齊讀,抓住重點字“奔? 湧? 長? 聳”等字,插入課後“民族團結? 奮發圖強”等詞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費時不多,只是在第三小節臺灣島和祖國大陸的關系理解上,有同學說到“臺獨”,引導稍多。第四個小節指導書寫上,只有師生***同分析字形特點和寫法,練寫在課堂上並未進行。作業布置以朗讀背誦和聽寫詞語為主。
? 總的下來花了壹節半時間完成,效果還算可以,目標基本達成。但課堂常規不夠好,總有些學生急於表達時舉手不規範,或者壹討論就說起題外話,亂動者更有之。
壹周下來,能讓壹節真正讓自己滿意的課也不容易,學習思考永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