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書上說:
“春分後十五,鬥指丁,為清明之用,時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
春分後十五天是清明,在仲春和晚春之間。
氣溫升高,春意盎然,天氣晴朗,田野清朗,故稱清明。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
這壹天,人們祭拜祖先,悼念;出去踏青賞花。
壹方面是對死者的追悼,壹方面是對生者的眷戀。
?01
別忘了妳來的路。
《弟子規》說:“死則生。”
對待死者就像對待活著的人壹樣。
清明的雨水浸濕了墳墓,狐貍和兔子隨著氣候變暖開始築巢。
許多墳墓開始坍塌。
這個時候上墳很大壹部分是為了修祖宗,打掃生活環境。
這是對後輩的祭奠,用自己的行動重溫血液中的溫暖。
馮友蘭曾經說過:
“祭祀不是因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因為祭祖的人孝順祖先。”
懷念逝去的親人,寄托深深的哀思。
讓我們的心皈依,讓我們的情寄托。
清明節除了修房子,還需要“掛青”掃墓。
把白紙剪成的壹串紙掛在祖先的墳頭上。
祖墳上“掛綠”越多,家裏就越興旺。
疫情當下,出門不便,家人祭祀也是不錯的選擇。
家裏壹柱香祭祖,只要心思到位,都是壹樣的。
曾子說:“慎而追遠,民德厚矣。”
謹慎對待父母之死,緬懷其久祖。民風自然淳樸。
悼念犧牲,感恩。
它讓我們不忘祖先的恩情,鼓勵自己自強,傳承家風,不失聲。
敬壹丹說:知道自己從哪裏來,以後的生活就有了參照物。
清明節是個多愁善感的日子。我想念我的親人,珍惜我的悲傷。
同時也是壹個理性的日子,追遠溯源,慎之又慎。
讓人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思考要成為什麽樣的人才,而不是虛度此生。
?02
不辜負現狀
古人雲:“梨花氣清,遊子出春城。”
清明不僅是回憶和悼念,也是春遊和踏青。
唐朝有壹位皇帝認為掃墓後遊玩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曾下令禁止出遊。
不過墓地本來就在青山綠水之間,春意正濃。禁令往往是壹紙空文。
豐子愷曾經說過:
“掃墓是壹件悲傷的事情...但小時候,掃墓是壹大樂事。
人家借佛遊春,我們是‘借墓遊春’。"
這不是不尊重,而是對生活的另壹種感受。
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清明時節,帶著壹幫親朋好友在蘭亭河邊席地而坐。
曲水流動,飲酒作詩。
把瓶子裝滿酒,放在小溪裏。誰在那裏停下來,誰就喝酒寫詩。
王羲之玩得不亦樂乎,寫下了世界上第壹部行書《蘭亭集序》。
贊美山川之美,遊泳之樂。
我壹轉筆,就寫道:“縮短適應,最後結束。”
生死無常,壹切都會化為烏有。
春光乍泄,人生百年,也不過是壹瞬間的時間。
既然生命終將逝去,不如活在當下,不辜負當下。
清明臨近晚春,春天即將過去,遊玩不可惜。
春遊過墓是中國人的“活死人”。
晚春的時候,孔子曾經帶著幾個弟子到沂水談人生,談理想。
弟子們有的說想當將軍,有的說想當外交官,有的說想當司儀。
只有曾點說:
“暮春時節,穿上春裝,和大人小孩在沂水暢遊,在舞臺上吹吹風,壹路唱回來。”
孔子嘆了口氣,說:“我是有道理的!”
清明時節,天下太平,大家安居樂業。有什麽比享受這美好的春天更舒服的呢?
?03
不要為明天難過。
關於清明節有壹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國的兒子重耳被流放。
有壹次,重耳陷入絕境,瀕臨餓死的邊緣。
介子推掉他腿上的肉,為重耳煮了壹碗肉湯,這樣重耳就能活下來了。
回國後,重耳成為晉國國君,介子推獨自回到家鄉,陪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親自去找介子推,但他找不到。
為了逼他出來,讓火燒山走。
火熄滅後,發現介子推已被燒死在壹棵柳樹前。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壹天都不能生火,每個人都要吃冷食。
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第二年,晉文公來到綿山祭拜介子推。
沒想到,發現介子推回來的柳樹又復活了,發芽了。
樹洞裏還有壹首血性的詩:“勤而清,清而明”。
晉文公深受感動,將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將這壹天命名為“清明節”。
寒食和清明只差壹天。
但意義卻大不相同。
寒食節禁火為喪,清明節取火為新生。
毀了壹次,是為了紀念過去,拿了壹次,是為了尋求新的護生。
從表面上看,兩個主題看似對立的節日,卻是如此的統壹和聯系。
告別過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清明節期間,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壹是放風箏。
冬天是艱苦的,人體內難免會有“郁氣”。
此時春暖花開,萬物萌動,正適合出門釋放解脫。
人們把災難和疾病寫在風箏上。放風箏後,他們剪斷風箏線,讓風把它們吹走。
它象征著所有的疾病和汙穢都被風箏帶走了。
這就是“釋放抑郁”。
清明就像壹個節點,壹個告別悲傷,走向希望的節點。
冬去春來,周而復始。
有人離開,新的生活就來了。
畢竟人要往前看,要往前走,為了活著的人活得更好。
清明和谷雨聯系緊密,春耕不要耽誤浸種。
清明時節,氣候漸暖,雨水豐沛,農事漸忙。
人們種瓜種豆,開始壹年的春耕。
壹畝地,壹株植物,壹頭牛,壹個爬犁,當然是辛苦,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對豐收的期待。
正如蘇軾所言:是好春,近清明。
清明是壹個重要的節點。
背後是祖先和墳墓,感恩和傳承;
前方,春耕春播是未來,是希望。
清明時節,壹杯敬過去,壹杯敬明天,謹慎追求未來,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