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關又稱三關,是關中四關之壹,是周朝分散全國的關隘,故名三關。位於寶雞市西南26公裏的大山嶺上。這裏山勢險峻,多山,大有“壹人守之,萬人不能逼之”之勢。因其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號稱“三秦第壹雄關”,牢牢鎖住陳倉舊路,險象環生。歷代兵士在溫德爾·迪金森為它而戰,許多文人墨客都稱贊它。愛國詩人陸遊曾率宋兵抗金,駐守大三關。他寫了30多首贊美和追憶大三關的詩,“鐵馬秋風大三關”成為千古絕唱。
據史料記載,大三關發生過70多次戰役。楚漢相爭時,韓信“明築棧道,暗渡陳倉”從這裏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也經過此地;據陳壽《三國誌》“建興六年春,梁回關,圍陳倉,曹真不肯。”
1131年5月,南宋建炎4年、金天惠8年(1130),宋朝阜平之戰戰敗後,宋將軍吳立即收拾殘兵,移至和尚原住地,剛立下寨子,宋金兵已去原住地。有人勸吳遷到漢中,守住蜀門。吳心想:“我守此,敵人絕不敢越我!”城墻堅固,他怕我在後面躡手躡腳,所以要保護蜀。“果然打敗了金兵的進攻。次年五月,金未立夫而不皈依烏魯,於是兵分兩路入侵。鳳翔未設,由階、成、鳳州轉為大清。當時吳缺糧,士兵沒有鬥誌。吳和他的哥哥吳麟召集眾將,用忠義鼓勵,用鮮血宣誓,令將士們熱血沸騰。烏盧部隊先到了,在和尚原陣的北面,宋軍屢戰屢敗。此時正在攻打箭關隘前,吳重兵出擊,使兵兵兩路不能會合,大敗而歸。十月,宗弼(金兀術)從西河調兵刺探蜀,率數十萬大軍,從寶雞築浮橋渡渭河來犯。吳派的吳琳、鐘雷等。用他們的“駐紮箭”迎敵。又有騎兵切斷其糧道,* * *鏖戰三十余次,洪雁被宗弼壹箭所敗。這場戰役是宋史上著名的元僧之戰,宋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如今,川陜公路、寶成鐵路穿關而過,千年屏障成為通衢要道,壹批旅遊場館相繼建成。前人刻在巖石上的“古大三關”幾個字,尚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