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的壹個停泊處
作者:杜牧年代:唐朝
煙籠,冷水,月籠沙,
晚上在秦淮酒家附近停車。
商界女性不懂亡國恨,
在河對岸唱“後院的花”。
贊賞: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友遊秦淮,在教室裏聽到歌手唱《玉樹後花園花》,美不勝收,搖曳生姿。男女對唱,歌聲悲涼,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沈溺於這種慵懶的生活,把國家政治當成兒戲,最後丟了土地。陳朝雖然亡了,但這種頹廢的音樂卻流傳下來,在秦淮歌者中傳唱,令杜牧十分感慨。他的詩裏說:這些無知的歌者連亡國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口。他嘲笑的實際上是晚唐的政治:大臣們再次沈溺於酒色,並很快追隨陳後主的腳步。秦淮之角,有如此深刻的興亡感,說明在國家政治中心已經遷到長安的情況下,金陵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杜牧前期非常關心政治,他擔心的是當時千瘡百孔的唐朝。他看到統治集團腐朽昏庸,藩鎮兵荒馬亂,邊患頻仍,深感社會危機無處不在,唐朝前景堪憂。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出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歌。《博秦淮》也是在這個思路的基礎上產生的。這首詩以(陳)為追求聲色犬馬而死的歷史為背景,諷刺了晚唐統治者生活在壹種醉生夢死的狀態中而從不吸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心和深切關懷。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部,穿過金陵(今江蘇南京)匯入長江。從六朝到唐代,金陵秦淮河壹直是有錢有勢的人尋歡作樂的地方。這首詩是詩人夜宿秦淮時觸景生情的傑作。在六朝興亡之地的嘆息中,蘊含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這首詩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頗有技巧。第壹句中的“煙”、“水”、“月”、“沙”由“籠”兩個字連接,匯成壹片朦朧而冰冷的水夜景。本文的最後,我開始用“餐廳附近”的豐富內涵來思考過去。秦淮地區是六朝時期著名的遊樂場所,酒樓眾多,所以昔日歌舞宴席的無盡繁華其實也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後兩句由壹首《後庭花》引起,表達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間接諷刺了不重視國事、醉心金錢的權貴,即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統治者。“還在唱”這個詞巧妙地將歷史和現實結合在壹起,既傷了時間,又委婉深沈。清代評論家沈德潛稱贊這首詩為“絕唱”,關世明甚至稱之為唐代佳作。秦淮河是六朝古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夜泊舟邊,對岸傳來壹個商人姑娘的《後庭花》之歌。聽著亡國之聲,不禁喚起時代興亡的感慨。最後兩句話深深譴責了只知道招攬歌舞,收買歡笑,追逐快樂,卻不以歷史風景為鏡的統治者。這首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憂傷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