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北禪寺的歷史演變

北禪寺的歷史演變

正殿是釋迦牟尼殿,北宋書法家密石傳世。袁延友(1314-1321)毀於大火,不久重建。廟裏有壹顆佛牙舍利作為鎮寺之寶。據說明朝世宗嘉慶年間,車輪下晚上總有光發射。寺裏的和尚懷疑底下藏著金銀,就把它挖了出來,發現了兩塊石刻,與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非常相似,但沒有命名。可惜風化剝蝕後字跡不清,也沒人及時延長。明代曾多次修繕。清乾隆三十四年(1771),候補知府秦修建了五座大北樓。清道光十三年(1833),觀音樓由苗老和尚所建。鹹豐十年,由於太平軍戰爭,寺廟被毀,成為壹片廢墟。同治年間,若金和尚重修山門和大雄寶殿,恢復香火。據說北禪寺舊區是265,438+065,438+065,438+0方丈。寺內還有壹座大土樓亭,高100尺。寺內有兩口古井,其中壹口因燒開的水有香味而取名檀香井。大家都用,另壹口井也漸漸廢棄。明末清初,馮逵建房,開始侵占寺廟地基。清朝光緒年間,寺內僅剩6畝4分。1912年,侯鴻堅租下5畝4%的基業,將1905創辦的私立景芝女校遷至北禪寺,建起了校舍。自用房只剩1畝。他主持道林,直到1985年宗教制度改革和寺廟合並,當時寺廟是保持開放的單位之壹。最後壹個宿主是自我覺醒,有10多修士。

1962年,無錫佛教純社隸屬於該寺。“文革”開始,僧侶被驅逐,寺廟被拆除改建為民房,只剩下五座。解放後,景芝女子學校成為無錫第二所女子中學。1972改為十二中。2001變更為林東中學。1988,原舊房拆除,改建為新住宅樓。山門上的匾額和三塊刻有“北寺”字樣的大方磚也丟失了。學校對面是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劃歸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現在只剩下北禪寺這個地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