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壹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
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短歌行》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壹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壹作:水)
譯文
壹邊喝酒壹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麽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妳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沈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麽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壹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壹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壹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擴展資料:
此詩的寫作時期各說不壹,歸之有兩種說法: 壹是赤壁之戰之前。《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壹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
酒酣,操取槊(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戰之後。第壹種說法以章回小說為據,不可靠。第二種說法也無史政。所以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尚無定論。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壹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裏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壹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裏行》、《對酒》、《苦寒行》等壹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壹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壹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壹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百度百科-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