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六甲番人挺佩服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們的膽量的,文化類比賽(暫且定義為比賽罷,因為有了冠軍)是需要足夠的知識積累的,尤其是詩歌類,對詩歌理解不夠深刻太容易出錯了,或許評委們也知道這壹點,所以在點評的時候,經常會將話題引申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畢竟都是大學教授,口才都不錯,乾坤大挪移就帶大家進入了百家講壇。
但單靠話術,難免還是有疏漏,於是精心準備的詩終於揭曉了所有的疑團,六甲番人無意抨擊任何人,就事論事吧,且看第壹首詩:
人間有味是清歡,照水紅蕖細細香。長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詩據說是集句,也就是將前人的名句集合成壹首新詩,集句類型的也有佳作,比如辛棄疾的《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就可以算是集句,壹***十句,句句用引用經典,只是略微修改幾字,而詩詞大會的這首集句確實也都引用了名句,都出自蘇軾的詞,首句來自《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次句來自《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第三句來自《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改了壹字,尾句來自《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之只是,這四句放在壹起,究竟想表達什麽?用典絕不是堆砌,這裏只能說是小孩子壘積木了。
至於格律,那這首詩也是說出律很多,且不說第三句和尾句各有壹個“吾”字,重字的毛病不懂格律的朋友都知道不可取。再細說格律,按七絕首句平起入韻的格式,“歡”怎麽可以和“香”、“鄉”押韻,即便按用韻最寬的中華新韻也押不了韻的,按平水韻就差得更遠了。如按首句平起不入韻呢,第5字“是”應平,第7字“歡”應仄,第20字“吾”應仄,多處出律。
再看第二首詩: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竟芳菲。雄雞高歌天地廣,壹代風流唱春暉。
這首詩看似豪放雄壯,用典明顯可見,蘇軾的詞,偉人或李賀的詩,但是還是弄不清楚想說什麽,是在頌詩詞大會讓詩詞雄起?還是號召大家用詩詞歌頌新時代?如是,為何用平聲五微?五微韻屬於窄韻,讀音色彩灰暗沈悶,更適宜表達委婉的情緒,以展現陰柔之美。選韻是有講究的,想表達雄壯的氣勢,為何不用三江或七陽?
再論格律,也是沒法看的,按七絕平起不入韻格律,第6字“日”應平,第13字“芳”應仄,第16字“雞”應仄,第23字“代”應平,第25字“流”應仄。出律比第壹首詩還多,只能算打油詩了。
詩詞大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評委代表著詩詞大會的水平,評委們如果實在不擅長作詩,建議還是別作了,不然,讓觀眾們當成標準格律來模仿,問題就大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註: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