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的哲學道理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原文: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譯文:
吟誦起您寄來的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無限感慨寫下這首短歌。我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越來越多。芳林中的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裏前波總是讓位給後波。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擴展資料
詩題中“見”字是“我”的意思,即劉禹錫自己,樂天即白居易,白居易是劉禹錫最好的朋友,二人的關系十分密切,唱和甚多。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年出生,白居易活了74歲,劉禹錫活了70歲,在當時都算高壽了,他們的晚年,不得不面對老友離去的打擊。
根據詩題可知:白居易感傷好友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詩)、崔玄亮(字晦叔)相濟去世,寫了兩首絕句給好友劉禹錫,劉禹錫看到詩後,寫了這首詩作為酬答。
詩詞賞析
這是壹首傷逝之作,引發無限的人生感慨。
首聯寫作者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有感於朋友的離世,也作詩壹首抒發感慨。頷聯寫到友人逐漸離開人世,祭文自然增加,對於友人去世的傷痛和無奈之情,還有自己的孤獨之感都壹起溢於言表。
頸聯“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乃千古名句,體現了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春天萬物復蘇,樹林裏新長的葉子催換著老葉;奔騰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主動讓位給後面的波浪。
這裏的“陳葉”、“前波”可指元稹和二崔等已經逝去的好友,也引申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也指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