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卡車”的大衛·費斯克(勞勃·狄·尼諾飾)和綽號“公雞”的托馬斯·考恩(阿爾·帕西諾飾)是紐約警察局的壹對黃金搭檔。在過去的30年裏,兩人在紐約這個犯罪率很高的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老偵探們該退休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生了壹件和他多年前辦過的案子有很大關聯的命案,迫使兩人在退休前再次全力以赴。
經查,這起案件的被害人竟然是另壹起案件的嫌疑人,並在其屍體旁留下了壹首奇特的懲惡揚善的四行詩。《卡車》和《公雞》恰好想到了很久以前以類似方式處理的壹系列案件——兇手選擇的目標是鉆法律空子的罪犯。懲罰這些逃脫法律制裁的罪人,似乎是壹種“替天行道”的姿態。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這起連環殺人案變得越來越復雜,牽涉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
這部電影屬於典型的幹硬驚悚動作片,壹切都很無聊,沒有什麽味道可記。從體裁上來說,驚悚或懸疑似乎只涉及到橋段的設定和銜接。其實要真正拍出這種電影味道,其他的電影技巧和藝術手法都遠遠超出了壹般導演的想象。
且不說希區柯克這樣的懸疑大師或者德帕爾馬這樣努力接近大師的優秀學生,就算考慮到任何壹部電影的流暢性,這部電影都很難過關。導演過分關註了壹些缺乏造型的瑣碎細節,卻失去了對全片節奏和韻律的完整把握。
編劇上壹部作品是《Inside Man》,劇本《正義殺戮》疑似偷懶之作,不僅劇情毫無新意,就算是很有欺騙性的閃回開場,也是抄襲《Insider》的手法。但在具體的驚悚片和懸疑橋段的安排上,影片缺少了前者的細膩鋪墊和壹些有趣的細節填充。看似復雜的內容羅列的千篇壹律,給人的感覺就是嘴裏塞滿了形狀各異的鵝卵石。誰有心情去欣賞每壹塊石頭的美?
具體來說,這部電影的劇情在恐怖、動作、懸疑的壹般元素上增加了血腥和暴露。手法太過倉促,仿佛導演無法靜下心來給我們展示壹個繅絲的過程。他們只會在急於揭露真相的過程中,笨拙地加上幾個噱頭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甚至先不說橋段的擺放是否恰當,單看橋段的內容,就有很多讓人極其不爽的地方。尤其是在暴力和暴露方面,這部電影就像比片頭更嚇人的梅格·瑞恩的《在剪輯中》壹樣,似乎有點讓人應接不暇:看似烘托了影片黑暗和暴力的氛圍,實則恰恰體現了導演的浮躁,汙染了觀眾的眼睛。
如果說這部電影的賣點是文本意義上的懸疑,那麽從影片中段開始,這種懸疑就不復存在了,保持平均觀影率的普通影迷,完全可以從那時起,放心大膽地猜出真正的殺手。這種情況和導演上壹部作品《88分鐘》如出壹轍。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導演才華的有限和自知之明的不足:不僅尷尬的概率相同,而且尷尬的時機也是壹模壹樣!
這樣壹部可憐的作品,居然有兩位教父級巨星出演,甚至讓人完全忘記了他們是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這就更尷尬了。
是的,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劇本的缺失和導演的無能。整個劇本根本就沒有提供壹個完美而全面展示個性的空間,更不用說這個展示過程的漸進、優雅或令人驚喜的特點了。當觀眾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會深刻體會到“千人壹面”的含義,也就是說,影迷們會悲哀地發現,這兩位被譽為當代方法大師的男主角,已經悲哀地陷入了單調的角色套路,他們扮演的角色和過去五年裏演過的角色幾乎壹模壹樣。
如果要說得通俗壹點,那就是他們的表演都很“吵”,缺乏巔峰時的那種從容大氣。這裏的“沈著”並不是說角色的表演壹定要“克制”,而是壹種可以收放自如,讓人覺得自己真的已經盡力揣摩了角色的心理,然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將其心理微妙外化的能力。其實這部片子裏的帕西諾還是比較低調的,遠不如他在《女人香》裏的囂張;但是,我前幾天在朋友家偶然重溫了《氣味》中最後壹次校辯的壹幕,仍然強烈感受到了弗蘭克上校的震撼。《正義殺戮》中的警官,與震驚無關。導演沒有給兩個老戲骨哪怕壹瞬間融入細節深度的機會;是的,他們看起來也講有機的線條和犀利的線條,但缺乏嚴謹的角色塑造的支撐,這些線條就像現代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壹樣程式化。
最後不得不說壹下兩位粉絲心目中的演技大神。我覺得他們應該有點慚愧:雖然劇本先天不足,導演能力有限,但他們並不能出彩;但以他們精明的眼光,應該不會看不出這個項目的弱點。不顧影片質量,貿然聯手,給粉絲壹種“經典聚會”的錯覺,是非常可惜的。
兩位教父級老電影人的尷尬出場,既有好萊塢體制對演員年齡的機會限制,也有演員自身“不甘寂寞,虛火漸起”的因素。他們之間的互動反映了壹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情場景。雖然心裏很難過,但不得不覺得父母未來的演繹之路會越來越窄。除非,像邁克爾·曼這樣有實力的導演,願意花大力氣為他們量身打造作品——這種可能性在好萊塢機制下很小;或者說,兩個才華橫溢的人編劇、導演、演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學作品,不求票房效應第壹,只求挽回粉絲的信心。以德尼羅和帕西諾的影響力和財力,後壹點應該更容易成為突破口。
如果兩位家長能成功“突圍”,那麽他們可能會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壹樣步入殿堂,否則只會留下壹個王朝讓人唏噓。
看起來電影似乎很刺激,但敘事的無精打采卻跟得上兩位主角的疲憊。大家都看得出來,那些不是精致的懸疑設計,笨拙的驚悚編曲,常規的橋段,甚至光線不足的女性,在她們面前都是扮演著非常不重要的配角。
電影史上最令人期待的兩位巨星的碰撞,讓兩位老演員有了精彩的表現。這是無數粉絲的夢想,但這壹次,時間過去了,新的壹天開始了。
“這是壹場決鬥,老夥計!誰沒死,誰就是最後的贏家!加油!”老警察托馬斯用槍指著他的同事,站在對面的警官大衛。
“壹個誠實坦率的人站在我面前,壹個英雄,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壹個兄弟,壹個真正的兄弟,就是妳。真希望妳也有同感!”托馬斯說。
“是的,我想是的。”在最後壹刻,大衛先扣動了扳機。
在如此慘烈的結局中,“正義殺戮”的全部真相大白,被影迷譽為“電影史上最值得期待的巨星碰撞”。68歲的阿爾·帕西諾和65歲的勞勃·狄·尼諾、托馬斯和大衛這兩位超級巨星吊足了所有粉絲的胃口。
名利雙收
2008年9月的第二個周末,《正義殺戮》終於在美國365,438+052家電影院上映。翹首以待的影迷首先得知上映時間是4月中下旬,是北美公認的票房淡季,殺的都是票房黑馬。羽翼未豐的發行公司“序曲影業”不知道是初生牛犢,還是對自己的作品信心爆棚,所以選擇在此時應戰。當時有壹部來勢洶洶的動作大片《功夫之王》同時上映。就在評論界準備等壹場“坐觀虎鬥”的好戲的時候,《正當殺》的上映時間卻推遲了。
1650萬美元,這是《正義殺戮》三天的票房成績,僅排在同期第三。這樣的成績與6000萬美元的中等投資規模很難相稱。在同樣3000多家影院的放映規模下,4個多月前上映的《功夫之王》首日收入760萬元。北美20家知名媒體給出的綜合評分只有37分,而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給出的好評率只有23%,而《功夫之王》得到的好評率幾乎是這個數字的3倍。如此糟糕的表現正是中國人的邏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墻倒了,大家都推。在黃金為王的好萊塢,票房滑鐵盧會帶來更多痛苦和殘酷的媒體批評。好萊塢報道很有禮貌。他們評價《權利的殺戮》說“這是壹部普通的電影,有兩個頂級巨星,沒有什麽驚喜”;《紐約時報》直接表示對“正義殺戮”等“連環殺手”題材不感興趣,他們評價這部電影“老套、混亂”;在滾石看來,只是殺人就是電視劇。《紐約郵報》最為無情:“壹部節奏緩慢、荒誕不經的警匪驚悚片,如果由壹個普通演員來演,恐怕早就直接發行DVD了。”
“阿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諾盡了最大努力來改善這種正在衰落的電影類型,但即使是這兩位大師也無法讓這個平庸的劇本起死回生。”在爛番茄網站上,這是評論家和粉絲的“* * *知識”。
播放骨骼起源
1969,29歲的阿爾·帕西諾衣衫襤褸地在紐約街頭遊蕩。當他身邊的大部分年輕人還在“五月風暴”的余熱中,他最強烈的渴望依然是他15歲開始轉換的表演舞臺。
壹天晚上,蓬頭垢面的帕西諾在劇院外攔住了壹個同樣年輕的小夥子。“妳好,我是艾爾·弗雷德。”。對方不耐煩地看著滿身酒氣的小個子。“我看過妳的婚禮,妳會是壹個很棒的演員!”即使有了這句恭維,對方仍然沒有多少談興,於是雙方告別了。雖然帕西諾的眼睛因酒精中毒而嚴重凹陷,但他的眼睛並沒有看錯。當晚被他攔下的演員,後期的成就幾乎超過了馬龍·白蘭度和保羅·紐曼。他名列美國電影史上十大表演藝術家之首,他的名字叫勞勃·狄·尼諾。
上帝辜負了帕西諾的好眼睛。因為那雙令人難忘的有著深邃氣質的眼睛,1969年,帕西諾迎來了自己的第壹次大銀幕經歷,壹部非常不成功的小預算熱門劇《聖母的煩惱》。但好運接踵而至,因為在百老匯的話劇《老虎打領帶嗎帕西諾因扮演精神病患者而獲得了第壹屆托尼獎最佳男演員獎。這個獎項幾乎完全為他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的電影角色開始增多。
當電影《我的子彈會轉彎》劇組把合同放在帕西諾面前時,32歲的帕西諾連看都沒看仔細。“對不起,妳來晚了,我有選擇。”帕西諾已經決定參演科波拉的新電影。每天抽兩包煙的帕西諾壹口氣看完了劇本。角色是邁克爾·柯裏昂,電影名叫《教父》。同年,我的子彈將轉投,他放棄了,找到了替代者。他們對新的候選人非常滿意,因為他比帕西諾高8厘米,而他已經29歲了。
當德尼羅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帕西諾已經不是以前的他了。他憑借《教父》獲得了國際電影節最佳表演獎提名。由於身材矮小,長相相似,粉絲們稱他為“另壹個達斯汀·霍夫曼”。當時霍夫曼已經憑借《克萊默大戰克萊默》和《午夜牛仔》步入壹線明星行列。當《教父續集》把合同放在德尼羅面前時,他很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科波拉絕對是壹個偉大的導演。他壹定預料到了將來會發生什麽。雖然沒有對手戲,但《教父II》讓觀眾在壹部電影裏看到了帕西諾和德尼羅。
巨星碰撞
“粉絲的夢,也是自己的夢。”《正義殺戮》的導演喬恩·阿維內特(Jon Avernett)解釋了自己拍攝的初衷。
在《教父II》拍攝後的265,438+0年裏,帕西諾和德尼羅穩步登上了各自表演的巔峰,壹時大放異彩。奧斯卡六次提名德尼羅,讓他兩次站上領獎臺:壹次是《教父II》最佳男配角,壹次是《憤怒的公牛》最佳男主角。帕西諾8次提名,最終憑借《女人的氣味》獲得最佳男主角。
這兩位步入好萊塢巔峰的演員,開始成為粉絲們談論許久的話題:同樣缺乏父愛,同樣的意大利血統,同樣完美的表演方法。為什麽不讓他們打壹場比賽?哪怕只是壹場比賽?據說當時的投資人已經在私下討論,如果帕西諾和德尼羅壹起出場,最好的價格是多少。
物以稀為貴,這種典型的東方價值觀其實是有普遍判斷的。1995年,邁克爾·曼完成了他的新劇《火線》。“他感動了兩個對劇本非常挑剔的影帝”這種說法確實有些誇張,甚至有些令人討厭:在長達160分鐘的電影《火線》中,阿爾·帕西諾和勞勃·狄·尼諾只演了五分鐘的對手戲。
雖然只有兩場,但偵探工作狂和高智商罪犯“貓捉老鼠”的戰鬥精神和咖啡廳裏的對手戲依然讓粉絲們目不轉睛,尖叫連連。現在,他們壹直期待的電影終於誕生了。在90分鐘的《正義殺戮》中,從靶場的開場場景到片尾的對抗段落,整個故事都是由兩位巨星出演。上壹次,兩人是對手;這壹次,兩人成了兄弟。
我們的世界變了
《正義殺戮》的劇情確實有點老套:大衛和托馬斯這對老偵探,在NYPD的高壓工作環境中共事了近30年,準備退休了。然而,壹連串的連環殺人案讓這兩人無法如期摘下徽章。犯罪嫌疑人作案後,總喜歡在屍體旁留下壹首懲惡揚善的四行詩。兩位偵探不約而同地記得,許多年前處理的犯罪案件非常相似——受害者無壹例外都是鉆法律空子的罪犯。“替天行道”的兇手是誰?兩人發誓要揭開真相,找出真兇。
很難相信這樣的故事是拉塞爾·吉沃茲寫的。《只是殺人》離他之前的《內幕》那麽近,卻又那麽遠。導演喬恩·阿維內特也與帕西諾進行了第二次合作。他們的最後壹部電影是88分鐘,被很多影迷評價為“阿爾·帕西諾日益墮落的證據”、“爛片之王”,“稱之為恥辱”。
“帕西諾和德尼羅的名字是聽說過,但僅此而已。他們確實有很多資深粉絲,但那些人不去電影院。”好萊塢媒體分析了《正義殺戮》的慘敗。面對兩個不像以前那樣壹心撲在表演上的弟子,前不久,大導演科波拉坐不住了。他嚴厲批評帕西諾拿壹堆爛片換錢喝酒抽煙。“帕西諾是個守財奴,德尼羅只關心酒店生意。”
如今的帕西諾因為長年酗酒,比同齡人老得多。德尼羅因為肥胖的梨形身材,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樣子了。兩位老玩家雖然年紀越來越大,但心裏卻明鏡似的。他們不會看不到美國正迎來壹場巨變。金融危機勢不可擋,第壹位黑人總統即將誕生。好萊塢也獲得了重生,現在是電腦特技和威爾·史密斯世界的大場面。
帕西諾和德尼羅可以想點別的。帕西諾可以繼續表演他的舞臺劇,德尼羅可以帶著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偶爾出來為迪士尼或者皮克斯的新片配音。中國古人多次看到這壹幕,他們把這首詩留給了後人:自古美人如名將,人間禁止見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