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時就開始背詩,這當然是被大人強迫的,小時候不識字,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詩。上學後,識字了,老師也叫了些詩,但僅限於解釋詩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與詩歌欣賞結識了。
很多詩都只有壹個平凡的故事,有時小到不足掛齒,但詩人卻能把他它寫成千古名句,廣為流傳,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詩有很多派別,有豪放派,婉約派……,不同派別的詩有著各自獨特的壹面。
李白很多詩屬於與豪放派。有“飛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大氣,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誌得意滿,有“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自信,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山”的抑郁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對權貴的蔑視和傲然……
李白的詩是多樣的,精彩的,每首詩的感情基調都與詩人的經歷有關。當他沒被重用時他有的是自信;當他位居高位時,他意得自滿,豪邁大氣;當他看見朝廷的醜惡之面時,他有的是偉岸的性格,蔑視權貴;當他因而遭人排擠而離開時,他也會抑郁、迷茫。
想要品味詩就必須了解詩人生平際遇乃至社會背景。想看懂它並不難,但只會得到壹些膚淺的東西,毫無深意。當妳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時,得到的是無窮的感悟,是真諦。妳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詩人同呼吸,同悲歡,妳理解他的感受,乃至會有想去安慰他的沖動。我們在欣賞詩,也在欣賞詩人,更亦在欣賞社會,我們樂在其中。
在讀《蜀道難》時,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詩人那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壹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所深深吸引,他給我創造了壹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癡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賞壹個類別的詩,就必須同時欣賞其他派別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會讓人憂傷,戰爭讓人們與至親分離,背井離鄉。孟郊的《遊子吟》讓人回想起母親昔日的關懷,壹陣暖意湧入心頭……
每壹次欣賞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動。
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我願陶醉於這詩的魅力之中!
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壹種新收獲。——朱光潛
二 關於古詩故事作文回鄉偶書怎樣寫
古詩《回鄉偶書》改寫作文
楊柳依依,大雁南飛。賀知章已經得到皇帝的同意,告老還鄉。他夢中不知多少次夢到故鄉。他壹想到這次回家,就別提多高興了,簡直像回到了童年。
賀知章回想到少年刻苦學習得誌到做官的情景。壹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經五十六年了。今年八十有六歲了。可他怎麽也改變不了家鄉的口音。他壹照鏡子,看見他兩鬢都已變白了,再也不是那時出任時的年青氣盛了。
賀知章騎在馬背上,歸心似箭,日行千裏。他壹路歡笑,甚至還唱著他自編的《詠柳》。終於回到了久別重逢的故鄉。他聞壹聞空氣是那麽新鮮,家鄉是那麽寧靜。嘗壹嘗家鄉的清泉,是那麽的甘甜。摸壹摸家鄉的泥土,又感到是那樣的芳香。鄉間小路依然是那樣彎彎曲曲,兒時背著書包上學堂的情景,仿佛又浮現在眼前。
他摸壹下老柳樹,自言自語道:妳還認得我嗎?可我還惦記著妳。我還惦記著家鄉的壹草壹木。家鄉的人們還認的我嗎?
這時,壹群兒童,看見賀知章舉止不凡,精神抖擻,來回走著,以為他是從外地來的,迷了路。他們便把他圍起來,問長問短。有個小男孩天真地問:“老爺爺,您是何方人氏?是不是迷路了?” 賀知章壹楞,然後說:“孩子們啊,我就是越州永興人啊,這裏就是我的家鄉啊!”說著,他老淚縱橫。
小男孩依然笑嘻嘻地問:“我們怎麽沒見過您啊?那您壹定從京城來的吧?”賀知章爽朗地答道:“我正是從京城來的,我也是像妳們這麽大的時候考出去的,至今也沒回來過,妳們當然沒有見過我了!”那您為什麽不在京城裏安家,京城可豪華了!”其他的男孩問。賀知章說: “即使京城再好,也不如我的家鄉好啊!大樹也知道葉落歸根,何況我們人吶?”賀知章感慨地說。突然,有個小男孩說:“我聽我爺爺說過京城有個大官,就是我們這裏的,叫賀知章,是不是您啊?”他點點頭。“原來是您啊!老爺爺,您這幾日就住在我家吧!以後您找住處!我家爺爺可熱情了,說不定您也認識呢!”
“謝謝!”賀知章很感動。以後賀知章真的見到他兒時的玩伴,就是小孩的爺爺 ,他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
賀知章當天晚上在小男孩家,壹激動就揮毫寫下了壹首著名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三 寫壹篇關於古詩編壹故事的作文,快快
是根據古詩來編壹篇和這首古詩的故事嗎,有字數限制沒有
四 關於古詩編寫成的故事寫作文,字數大約250寧壹
她長得胖胖的,壹頭卷發披在肩上,戴壹副金絲邊眼鏡,很慈祥。她就是我奶奶。我奶奶是壹名小學教師,我出生後就跟奶奶生活在壹起。在搖籃裏,奶奶就壹邊哄我睡覺,壹邊念兒歌給我聽。等我會講話的時候,我已會念好多兒歌和古詩了。我們家,奶奶最棒了。在我還不會講話時,我就“咿咿呀呀”的用手指著各種物體,讓奶奶給我編兒歌。有兩首奶奶自編的兒歌至今我還記得。壹是我用手指著空調,讓奶奶編空調的兒歌。奶奶看著空調,兒歌脫口而出:“空調、空調妳真棒,夏天送來清涼,冬天送來溫暖。”我手又指著爺爺,奶奶看了爺爺壹眼,笑著說:“寶寶,妳聽好:老爺爺,胡子翹,叼根煙袋逛大橋。大橋長,大橋寬,大橋兩頭跨長江。”……我就是在奶奶的兒歌和歌聲中慢慢長大的。3歲以後,我是在奶奶的故事中成長起來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科學》故事和動植物的故事,各種《繪本》……奶奶從講故事給我聽,到我和奶奶壹道讀故事書,從故事中我找到了快樂;讀書讓我懂得了助人為樂,懂得了真善美。奶奶教會我喜歡書,喜歡讀書。從聽故事到自己讀故事,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也提高了我的口頭表達能力。現在。我已經上小學壹年級了,我在奶奶的關愛和引導下,正健康成長。奶奶——我的經典啟蒙老師,我永遠愛妳。
五 用古詩編的故事作文450字
讀古詩編故事: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壹天晚上,內他正在書房裏看書,看了壹容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擡頭眺望明月,壹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壹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後,為自己準備行裝。特別是這壹次出門前壹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壹針壹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壹邊縫,壹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壹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裏壹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麽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麽溫暖。
孟郊想到這裏,壹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六 關於將古詩寫成故事的作文
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著,鵝毛般的大雪覆蓋了大地,到處粉裝玉砌,銀裝素裹。壹間破舊的小屋中,微弱的燈光下,只見壹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坐在灰暗的燈光下,正為即將離家的孩子縫補衣服,母親瞇縫著眼,左手拿著針,右手拿著線,在這壹針壹線中,包含著母親對兒子的多少牽掛與擔心,家中貧困潦倒,沒錢買綾羅綢緞給孩子,只能為孩子縫些粗衣麻布,但在這些粗衣麻布中,溶進了母親的千般情與千般愛。
夜深了,刺骨的寒風透過壹快破布侵入屋內,使母親不禁打了個寒顫,她站起身,垂了垂酸痛的被背,端起壹杯熱騰騰的茶,走進了兒子的房間,為兒子披上衣裳,擔憂地說:“兒呀,天冷了,早些歇息,明還要起程呢!”孟郊放下手裏的書,看著憔悴的身影,思緒萬千,母親壹絲不茍地為將要離家的兒子縫補衣裳,生怕在外地沒有人給他縫衣,樹枝般枯黃的手上長滿了老繭,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兒子穿針引線,不時揉了揉眼睛,理了理頭發,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壹絲憔悴與擔憂,“妳出門在外,壹定要照顧好自己啊。”孟郊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上,熱淚盈眶,握著母親長滿老繭的手,感動不已,想留下來陪著母親,但是又不想辜負母親的希望,揚名於世,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考上了個小官,欣喜若狂,但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恩情,卻無法報答。這不禁使孟郊感慨萬千。明日就要離開慈愛的母親,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了,母親的怎能報答?這小草的心怎能報答春天的溫暖呢?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恩惠呢?
窗外依然寒風凜冽,但屋內卻依舊溫暖。
七 寫壹篇關於古詩的作文
四歲時就開始背詩,這當然是被大人強迫的,小時候不識字,只能死記硬背,因而十分怕背詩。上學後,識字了,老師也叫了些詩,但僅限於解釋詩意。直到升入初中,我才算與詩歌欣賞結識了。 很多詩都只有壹個平凡的故事,有時小到不足掛齒,但詩人卻能把他它寫成千古名句,廣為流傳,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詩有很多派別,有豪放派,婉約派……,不同派別的詩有著各自獨特的壹面。 李白很多詩屬於與豪放派。有“飛流直下三千丈,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大氣,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誌得意滿,有“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自信,也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山”的抑郁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迷茫,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對權貴的蔑視和傲然…… 李白的詩是多樣的,精彩的,每首詩的感情基調都與詩人的經歷有關。當他沒被重用時他有的是自信;當他位居高位時,他意得自滿,豪邁大氣;當他看見朝廷的醜惡之面時,他有的是偉岸的性格,蔑視權貴;當他因而遭人排擠而離開時,他也會抑郁、迷茫。 想要品味詩就必須了解詩人生平際遇乃至社會背景。想看懂它並不難,但只會得到壹些膚淺的東西,毫無深意。當妳真正去了解它,感受它,理解它時,得到的是無窮的感悟,是真諦。妳甚至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和詩人同呼吸,同悲歡,妳理解他的感受,乃至會有想去安慰他的沖動。我們在欣賞詩,也在欣賞詩人,更亦在欣賞社會,我們樂在其中。 在讀《蜀道難》時,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詩人那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壹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令人入迷。 我被他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所深深吸引,他給我創造了壹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再加上它的浪漫色彩,使我如癡如醉。 想要真切地欣賞壹個類別的詩,就必須同時欣賞其他派別的佳妙。 杜浦的《春望》會讓人憂傷,戰爭讓人們與至親分離,背井離鄉。孟郊的《遊子吟》讓人回想起母親昔日的關懷,壹陣暖意湧入心頭…… 每壹次欣賞都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悸動。 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我願陶醉於這詩的魅力之中! 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壹種新收獲。——朱光潛 ——題記 ①詩是最平凡中的特殊。最早的詩來源於古代的勞動人民,可以說是下裏巴人的代表,以後又漸受文人青睞,於是出現了《古詩十九首》這樣的陽春白雪。這些都是我新近才感受到的。小時候的我可不是這樣。 ②因為自己記憶力好,對於唐代的五言七律幾乎壹遍背出,過目不忘,卻總體味不出其中的詩韻。即使有,也只是壹種“所謂伊人,在水之湄”的朦朧罷了。長期囫圇吞棗,最終導致“消化不良”直到我讀到了李白的《將進酒》。 看著灰黃的卷子,我壹臉無奈。但仔細壹讀,才知內有乾坤。頭壹句話就讓我震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仿佛我已站在洶湧澎湃的河堤上,看黃色的河水帶著中國五千年的情結註入東海。壹種“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大氣遊蕩在天地間,讓我也像李白壹樣發出“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感慨,讓我想起唐代詩人張九齡的詩“宿息青雲誌,蹉跎白發年”以及曹操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觀。看到這裏,從剛才的激蕩又起伏著壹點點苦悶。
八 關於《我和古詩的故事》400字的作文
我從上幼兒園的時候便與詩有了接觸。那個時候老師壹遍又壹遍地教專我……
我讀詩是由簡單屬到難的,因為這樣所以我第壹首學會的詩是《詠柳》。“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迷惑地問老師:“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麽呀?”老師笑著告訴我:“高大的柳樹像碧玉妝成壹樣,極言顏色青綠的可愛。”
我就這樣壹首首詩下來,就讀了很多秋天的古詩,比如:解落三秋月,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的意思我懂:我們這裏經常會有臺風,有壹次臺風達到了9級,我們家裏的玻璃窗都被吹破了。說明了秋天臺風的可怕……(臺風真厲害呀!)還有杜牧寫的《山行》中的: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等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兩句是我也懂壹些:春天日長夜短,詩人開心的睡了壹覺醒來時發現天早就亮了,他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和明媚的晨光壹擁而入。詩人呼吸了壹口新鮮空氣,活動壹下身體,心情十分愉快。
詩謝謝妳讓我增長知識,讓我懂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