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春望詞四首》 賞析

《春望詞四首》 賞析

當相思和春天壹起老去——薛濤《春望詞》賞讀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唐)薛濤《春望詞》

春天對於自然萬物,原本是歡欣鼓舞的季節,但在文學裏,春天卻有著太多豐富幽微的意蘊。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春天的詩篇,更多的是傷春之語,悲挽之情。傷春,悲秋,儼然就是至情至性的詩人們對於季節的基本情緒,是文學不絕的主題。

的確,春天是美好的。但繁花滿枝在綻放的同時,就意味著要無可挽回地迅即地雕零。春光如此之美,又如此脆弱易逝,壹如青春和愛情。那些傷春者才是真正懂得春天的心靈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憐惜,所以傷懷。那個把鋤花樹下,吟著“壹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美少女顰兒,是花魂之轉世,更是詩魂之精靈。她字字血淚的詩篇,表達的絕非壹個小女子壹己的體驗,而是人類集體對於春天、對於青春、對於美、對於愛的先驗的宿命的悲哀。

詩人薛濤,也是這麽壹個在春天裏空結著刻骨愁怨的女子。

薛濤和很多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壹樣,有著美麗的容貌, “ 色比丹霞朝日, 形同合浦圓”。然而她的聲名不是源自美麗,也不是因為和某個男子傾國傾城的愛情故事。“唐有天下三百年,婦人女子能詩者,不過十數。最佳者,薛洪度而已”,“文采風流,為士女行中獨步”, “得詩人之妙,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薛濤才情,標映千古,細看其詩,直高中唐人壹格” , “ 可以伯仲杜牧”。古代詩話中如此評價薛濤。事實就是這樣,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裏,薛濤是壹個以絕世才華證明了自己的生命的女子。身處龐大而炫目的詩歌唐朝,在那些光焰萬丈的繁星中,她灼灼地發出了自己的光芒,成為壹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二十多位著名的詩人曾與其唱和。薛濤的“吟詩樓”,至今聳立在距杜甫草堂不遠的浣花溪畔,在此建成的紀念她的望江樓公園,與“少陵茅屋,諸葛祠堂,並此鼎足而三”,成為成都市最為著名的人文景點。王建有詩《寄蜀中薛濤校書》寫了薛濤在當時卓然的詩人風采:“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然而,詩人薛濤依然只是壹個女子,壹個為愛而生被愛所傷的女子。她也寫嘆興亡感時事的大詩,雄渾悲壯力透紙背,後世評為“工絕句,無雌聲”。然而在春天裏,她只是讓自己的淚灑落在花瓣上。她是壹個以心靈為生的女人,她無法逃離傷感,就像她壹次次焚心似火,等待無望的愛情。

這組《春望詞》,寫於薛濤隱居浣花溪時期。此時,她雖剛年過二十,卻已飽經人生滄桑。十二年屈辱的樂伎生涯中,她曾被罰往荒蠻邊關,也曾擁有過節度府校書郎的尊貴地位。在終於脫離了樂籍恢復了自由身後,她壹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開始了新生活。她鄙棄世俗功名,夢想的只是把自己的愛安頓在壹個忠誠而又熱忱的男子身上。然而,壹個苦寒出身的貧家女,壹個曾經是樂伎的女子,又怎麽可能真正擁有自由?怎麽可能收獲到與她的美貌、才情、人品真正相配的美好愛情?她壹次次付出,壹次次讓“結同心”的美夢幻滅。淒風苦雨的日子就像錦江的水綿延不盡,比這樣的日子還要多的是心靈的風刀霜劍。知己難求、知音渺渺的痛苦裏,美好春天的來臨,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悵,而歲月無情時光流逝,無法把握愛情又無力留駐青春,“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薛濤看著枝頭最美的花朵,數著指尖流走的時光,就像看著自己的美麗在徒勞地開放,兀然地雕零。“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花開同賞花落同悲的知音猶在天邊,不識相的春風怎能知道風華絕代的才女滿腔的憂怨,春鳥的啼叫仿若是詩人心底的哀吟,而窗外曼舞的柳絮更讓她想起了那些朝秦暮楚的男人:“他家本是無情物,壹向南飛又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