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寫秋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些關於悲秋的名句。可悲的是,秋天蕭瑟寂寞,萬物雕零,寒風刺骨。可悲的是,人是孤獨的,是離開的,是人才匱乏的,是晚景淒涼的。詩中作者望著悲涼的風景,感嘆人的辛酸,寄托了壹腔痛苦。比如杜甫的《登高》寫道:三千裏我已來。帶著秋天的悲傷,帶著我百年的悲哀,我獨自爬上這個高度。柳永《玉林令》寫道:自古情傷離別,更當冷落清秋節。
古人似乎特別喜歡在秋天哀嘆,秋天因為有了詩的加持,似乎成了四季中最感傷的季節。
但有些詩人,可能天性豁達,卻不肯悲秋。他們眼裏看到的是風景,心裏感受到的是由衷的愉悅。他們似乎總能發現秋天的美好,安然享受,心情愉悅。杜牧在《山行》中寫道: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劉禹錫在《秋詞》中寫道:自古以來,秋是悲涼寂寞的,我說秋不如春。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壹首詩。大家都在感嘆秋天的孤獨和憂傷,我卻覺得秋天的景色比春天的朝代更好,首尾相接地生出壹些不落俗套的瀟灑。
也許是哀悼秋天的浪潮太大了,人們似乎忽略了秋天本來就是壹個收獲的季節。工作了壹年,人終於在秋天有所收獲,感到滿足和幸福。人們經常在詩歌中表達對豐收的喜悅和感激,這也是秋天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壹題材的詩詞傳世不多,多為民間創作,口耳相傳,表現了民間對秋天的想象。如“奇香下九州,落花生谷”和“金秋飄香,邀朋聚農莊。以酒慶年,滿倉家家。”等等,寄托了農民豐收的喜悅和樸實的感動。
古人對秋天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在詩歌中,秋天是悲傷的,迷人的,慷慨的。所以古人的心情是既歡喜又充滿痛苦的。正是這種豐富的情感,使得描寫秋天的詩歌更加生動。在感嘆秋天憂傷的同時,別忘了秋天還有另壹種顏色也是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