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利4:1-35 贖罪祭

利4:1-35 贖罪祭

壹、祭祀的屬性 1-2

壹、罪祭

——為人的罪性而獻

表明獻祭的指向

3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

二、血祭

——為人的罪價而獻

表明獻祭的代價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

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凈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9:22)

貳、祭祀的類型

壹、為祭司贖罪3-12

——宗教性的贖罪

這是處理信仰層面的罪

祭司作為神人之間的中保,辦理信仰層面的事務。因此,祭司能使會眾陷入罪中的罪,意味著那是系關信仰層面的罪。因此,祭司必須聖潔,方能勝任中保的工作。

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他為我們生在律法以下(加4:4),盡了律法的義,成為了我們的大祭司、中保。

耶穌回答說:“妳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太3:15)

二、為會眾贖罪13-21

——集體性的贖罪

這是處理教會層面的罪

26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27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汙、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6-27)

三、為官長贖罪22-26

——領袖性的贖罪

這是處理領袖層面的罪

四、為平民贖罪27-35

——個人性的贖罪

這是處理個人層面的罪

現在妳為什麽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妳的罪。(徒22:16)

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脫離”有古卷作“洗去”)(啟1:5)

三、祭祀的細則

壹、為祭司贖罪

——處理信仰層面的罪3-12

(壹)、獻祭的原因——罪3a

1、罪的嚴重性

受膏祭司犯罪

2、罪的影響力

使百姓陷於罪

(二)、獻祭的祭物——牛犢3b

1、沒有殘疾

2、雄性

(三)、獻祭的程序

1、對獻祭者的指引4

A、牽牛於會前

B、按手於牛頭

C、宰牛於主前

2、對祭司的指引

A、聖所的侍奉——血的處理

a、彈血於幔子七次:恢復交通

b、抹血於香壇四角:恢復事奉

c、倒血於祭壇之腳:恢復關系

B、內院的侍奉——燔祭的處理

a、分離:內臟與脂油

b、焚燒:腰子與脂油

c、同例:同於平安祭

C、營外的侍奉——祭牲的處理

a、焚燒之地:

潔凈之地

?倒灰之地

b、焚燒之物:

皮、肉、頭、腿、臟、腑、糞

?從皮到肉——從外到內

?從頭到腿——從前至後

?從臟腑至糞——從裏至外

二、為會眾贖罪

——這是處理教會層面的罪13-21

(壹)、獻祭的情由 13b

1、違律之罪

2、誤犯之罪

3、隱藏之罪

(二)、獻祭的主體13a、15

1、獻祭之人:會眾——何人獻?

2、獻祭代表:長老——由誰獻?

3、獻祭祭牲:公牛——獻什麽?

(三)、獻祭的程序

1、獻祭的預備:14-15

A、會眾牽牛於會前——集體性

B、長老按手於牛頭——代表性

C、長老宰牛於主前——責任性

2、聖所的服侍:對血的處理16-18

A、彈血於幔子七次——在基督裏完全得親近

B、抹血於香壇四角——在基督裏完全蒙悅納

C、倒血於祭壇之腳——在基督裏完全得赦免

3、內院的服侍:對祭物的處理19-20a

A、焚燒脂油

B、與前同例

4、營外的服侍:對祭牲的處理21a

A、焚燒牛身

B、與前同例

(四)、獻祭的性質

1、代贖性——贖罪之祭

2、中保性——祭司委辦20b

3、確定性——罪必得赦20c

4、果效性——恩及全會21b

三、為官長贖罪

——這是處理領袖層罪的罪22-26

(壹)、獻祭之人——官長22a

(二)、獻祭之因——罪22b-23a

1、違背神諭

2、誤犯之罪

3、隱罪顯露

(三)、獻祭之物——山羊23b

1、沒有殘疾

2、雄性

(四)、獻祭程序——

1、按手祭牲24a

2、宰殺祭牲24b

3、蘸血抹壇25a

4、焚燒脂油26a

(五)、獻祭性質——

1、這是贖罪祭:得赦罪24c/26

2、根置於燔祭:蒙悅納24/25

3、同例平安祭:得平安26

四、為平民贖罪

——這是處理個人層面的罪27-25

(壹)、獻祭之人——平民27

(二)、獻祭之因——罪27-28

1、違背神諭

2、誤犯之罪

3、隱罪顯露

(三)、獻祭之物

1、健康的母山羊28b

2、健康的母綿羊32

(四)、獻祭程序

1、按手祭牲29a/33b

2、宰殺祭牲29b/33b

3、蘸血抹壇30/34

4、焚燒脂油31/35

(五)、獻祭性質

1、其本質——乃是贖罪祭:得蒙赦罪31/35

2、其目的——正如平安祭:得著平安3135

3、其意義——作為馨香祭:蒙神悅納31

4、其形式——同例於火祭:焚燒於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