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有哪些景點?求求各位大神
舒城歷史悠久。這裏是春秋時期的舒群古國,也是漢龍樹谷。地處皖中腹地,交通便利,物產豐富。《舒城縣誌》說:“淮南兩翼,皖北咽喉,左帶覃逸,右環險要。”是宋代大畫家李的隱居之地,中國教育家文翁的故鄉,三國時周瑜起兵之地。所以舒城的名勝古跡很多。山水田園之美,歷來為文人所稱道。據說有“龍樹八景”。壹、三堰玉澤祁門堰位於舒城縣(現屬新街村)西南20公裏的祁門山腳下,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在漢代,侯劉鑫建立,後來舞陽堰建在東部,這就是所謂的七門三堰。東漢揚州刺史劉福、明縣令劉閑等多次修繕,擴大了灌溉面積,造福了天下百姓。為了紀念劉欣、劉福和劉閑,在巖口建了“三六廟”,並刻了壹座石碑來記錄他們的功績。祁門堰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天然的坑、蕩、塘、溝,形成自流灌溉網。有山有水,山川相映,景色宜人,還有成片的栗林,盛產著名的“大紅袍”板栗。“三堰玉澤”被譽為龍樹八景之壹。如今,祁門堰已被列入杭淠總幹渠配套工程,成為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二、龍眠郁秀“龍眠郁秀”是龍樹八景之二。“龍睡在山裏的什麽地方?往日龍眠今,聽說已隨雲去,不可只雨壹方田。”這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吟詠龍眠山的壹首詩。龍眠山叫龍樹山,在縣城西南40公裏處,因形似臥龍而得名。群山蜿蜒起伏,山石幽深。有許多懸崖。山上有兩個景點:龍井、清補潭和於霞。山影裏有個龍眠村,雄偉而美麗。遠離龍眠山的是華嚴山,又名東龍眠,兩座山其實是壹脈。華嚴山還有老虎石、雞冠石、棋盤石、仙人床等名勝古跡,都是以山峰的巖石形狀命名的。宋代大畫家李因喜愛龍眠山的秀麗景色而生於此,故稱龍眠居士。自畫《龍眠山莊圖》,蘇軾為其題寫後記。3.“眉山小燕”,眉山小燕龍樹八景之三,指的是舒城縣西南30公裏的眉山。眉山位於杭埠河上遊北岸,南岸是梅河古鎮。杭埠河這壹段暴發山洪時,河水暴漲,波濤洶湧,直瀉巢湖。平時,它水平如鏡,像個文靜的姑娘。天氣晴朗時,江面籠罩著面紗般的晨霧,梅山頂也籠罩著煙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幅寫意山水畫。相傳魏美福(字子真)在漢朝辭去南昌的職務,隱居到此山修仙。山上原來的梅仙洞和梅仙寺,今天已經不存在了。抗日戰爭時期,梅河鎮是舒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在這裏成立了縣動員委員會,領導抗日救亡團體在全縣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縣運動委員會創辦的《舒城戰報》就設立在梅山上。1958龍河口水庫建成後,梅河鎮已拆遷。再建壹個龍河口鎮。眉山三面環水,給人壹種仙山瓊島之感。站在梅山上可以充分欣賞湖上漁帆的美景和西南部郁郁蔥蔥的群山,真是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的旅遊勝地。四、費霞的晚霞現在舒城縣矗立著壹座古塔。古時候這裏松柏參天,寺廟眾多,清幽寧靜。寺廟旁邊還有壹個費霞亭可以看風景。每當夕陽西下,晚霞紛飛,伴著寺內悠遠的鐘聲,真是“夕陽歸吳,夕照散長虹”。這是龍樹八景之四的“飛落”。宋代畫家李退居舒城後,在此建有“歸舍”,旁有放生池和清心亭。蘇軾詩中說:“樂天早走,如今有了保障,卻沒有長久的清閑。”五畝竹塘,十年看輞川圖。最近聽說淩濤開了三經,答應楊雄借壹區。歲末與妳攜手,如雲,雁鴨散於平湖。”這首詩描繪了這裏的景色,也訴說了李退休後的閑適心情。如今,古建築遺產不復存在,但古塔巍然屹立。費霞公園的放生池和清心亭還在。園內建有李陳列館,清心亭和放生池四周遍植松柏。環境優美宜人,每到節假日,公園裏都擠滿了遊客。費霞公園已經成為人們放松的好地方。5.木馬故城“木馬故城”指三國時著名東吳名將周瑜,隨孫策討伐董卓時,居住在舒城縣西南9公裏的壹座土城。至今城墻還在,可見四門,所以他後來被稱為周玉成。城裏最初的寺廟是範靜寺。城南有楊柳,杭埠河以北有竹園,古稱“牧馬鎮”。往北兩公裏,有三個土堆,取名連三墩。這個地區據說是周瑜訓練和放牧馬匹的地方。明代有壹首關於周禹城懷古的詩:“進城看古寺,慷慨悼念周公。二超過葉,三分就主宰了工作。薛平戰士基地,鮮花碾壓美女宮殿。要問孫武,江南夢空。“六、桃溪春波”花開似武陵源,溪水漲於碧痕二月。艷陽天,紅雨飄落,暖風鋪天蓋地。“這是前人唱的壹首關於《桃溪春波》的詩。這是龍樹八景的第六場。桃溪鎮位於舒城縣城北11公裏處,豐樂河北岸。以前舒城是糧食集散地,大米通過水路經巢湖直達全國四大米市之壹的蕪湖。五四運動後,桃溪縣第二高等學校是我縣新文化的傳播中心。曾出版進步刊物《桃溪郎》。桃溪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古鎮。香沙寺和南越寺是兩個著名的古剎。有“香砂雲騰”和“南嶽夜鐘”等景點。河邊種滿了桃柳。暮春時節,風帆閃耀,英倫繽紛。桃花季,還有新鮮美味的魷魚,遊客們贊不絕口。七、金雞古碼頭古時候,金雞碼頭位於舒城縣城西2公裏處。是龍樹八景之七。碼頭是壹個土堆,南面有壹條河。河水沖入橋墩腳下的壹個深潭,池水清澈見底,故名金雞潭。明朝官修大臣秦民嶽在此建金雞書院。根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有壹只金雞棲息在這個碼頭上。人們非常喜愛金雞,把它當作神來崇拜。有壹天,金雞突然展開翅膀飛了,再也不回來了。老百姓很著急,集資在縣城建了雞舍,金雞被叫了回來,每天高聲歌唱迎來黎明,喚起人們從事新壹天的工作。古人吟詠金雞詩:“震退客思鄉夢,喚起漁舟玉溪。”的壹句話。1975年,這裏發現了古墓,出土了許多具有蜀國地方特色的青銅器,如西鼎、玄鼎等,造型優美,紋飾流暢。為了研究舒城的珍貴史料。八、路岐清瀾路岐山在舒城縣以南15公裏處。山上郁郁蔥蔥,有原生態的南越寺。廟前有各種名勝古跡,如試心臺、洗劍池等。我聽說古代有個和尚來到這裏,看見梅花鹿在山裏行走,就把它命名為路岐山。陰山裏有茂密的森林和樹木。天氣晴朗時,水汽蒸騰上升,山嵐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就像山頂上的輕煙。南越寺像壹座美麗的建築,它被稱為“路岐青青蘭”。6月1938,11日,國民黨第27軍某部在南崗與日寇交戰,國民黨軍隊被打散在路岐山周圍,到處都是槍支彈藥。當地人民收集了370支長槍和20挺輕機槍,建立了東沙嶺遊擊隊,依托路岐山抗擊日寇,保衛家鄉。解放戰爭時期,遊擊隊經常襲擊路岐山周圍的國民黨區、鄉政府和還鄉團武裝。南越寺毀於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