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處低緯度,東鄰臺灣省海峽,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為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依山面海。“四季有花,壹冬無雪,卻有雷。”(唐人詠泉州詩)形象地說明了泉州的氣候特點;這裏的冬天很短,沒有嚴寒。年平均氣溫18-20℃,無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1900-2000小時。所以泉州壹年四季都可以旅遊,最佳旅遊季節壹般是每年。春季氣溫變化的基本趨勢是升溫,但有升有降,過程頻繁,幅度大。有時日升降可達10℃以上,有的年份3月下旬後仍會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12℃的“倒春寒”天氣。夏天很熱,但是真正熱的夏天並不多。高海拔地區和沿海地區氣溫相對較低,臺風和雷暴是緩解高溫的兩個主要天氣過程。秋天氣溫下降很快。平均氣溫連續三天以上低於20℃的“秋寒”壹般發生在6月中旬65438+10月(中山地區)至10月上旬165438+10月(沿海地區),但仍發生在小春,日變幅也增大。冬天大部分地區還算暖和,高海拔山區比較冷。泉州大部分地區最熱的月份是7月,冷月最熱的月份是1。沿海地區受海洋調節,氣溫變化滯後。最熱的月份是八月,最熱的月份是冷月的二月。在由冷轉熱的過程中,3月和4月的升溫幅度最大,兩個月內累計升溫8℃。在由熱轉冷的過程中,最大降幅出現在由秋至冬的11和65438+2月,兩個月累計下降8.5℃。2月和8月波動幅度最小,在0.5℃以內。由冷到暖、由暖到冷的過程首先從內陸開始,沿海地區滯後。泉州是典型的季風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向從沿海向內陸順時針旋轉,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向從沿海向內陸逆時針旋轉。從沿海地區代表站來看,東北風頻率最大,西南風次之,其他風向頻率較小。沿海地區的風向也受海陸鳳凰的影響,海陸鳳凰可以偏轉風向,增強或減弱風力。冬天,海陸風早上順時針偏轉風向,下午逆時針偏轉風向。夏季,海陸風使風向上午逆時針偏轉,下午順時針偏轉。這種偏轉發生在夏季的7-9點,19-21,冬季延遲2小時左右。惠安縣、鯉城區、晉江縣、石獅市、南安縣沿海地區是泉州年平均風速的高值區,風能資源豐富,有利於空氣汙染的擴散。平均風速從沿海到內陸迅速減弱。等到南安城關的時候,年平均風速已經和安溪、永春差不多了。壹年中,沿海地區秋冬平均風力較大,春夏相對較小,內陸地區平均風力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