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山居秋暝》聽課反思

《山居秋暝》聽課反思

我壹直認為古詩教學既簡單又復雜。簡單在於只有幾句,壹節課反復朗讀能教出很多花樣;復雜在於詩意理解完全取決於教師自身的提問水平和學生素養的深淺,搞不好,壹節課就可能教了個寂寞:教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學的不知所雲……直到聽了孫雙金老師的《山居秋暝》,才感嘆原來古詩可以這樣教。

孫老師在分享中提到他講這壹課原是始於同課異構中發現老師們的古詩教學不會提問,而提問又是古詩教學最關鍵的環節,所以我們才有幸看到這壹節示範課。

孫老師這壹節課的每次提問都是那麽的恰到好處。上課伊始,他從書寫“日”入手,壹筆壹筆寫成“暝”,每寫壹筆就解釋壹步,壹字成型,這個字的意思也就明朗了,直到完整的題目書寫完成,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山居秋暝”的意思,這個過程教會了學生理解詩題的方法,用問題支架貫穿解題方法。

第二個環節是針對整首詩的。理解詩意是教學古詩的重要環節也是難點環節,稍有不當就會拔高難度。而孫老師用壹個個問題搭建了理解詩意的支架,潤物細無聲地解決了理解詩意的難題。他由“空山新雨後,什麽是空山,空山後的新雨給人什麽樣的感受?”引出“清新”壹詞,並隨之引導朗讀,由悟到讀隨性而自然。接著壹個發問:詩人被這樣的景色迷住,久久不願離去。看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妳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麽樣的畫面?然後引出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也讓孩子感受到環境的“清幽”。空氣清新,環境清幽,那人呢?隨之自然引出“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句讓學生充分說,充分描述。然後開始換詞訓練,能不能將“喧”、“動”換成其他詞?為孩子搭建理解詞語的支架,讓學生明白詩人這樣用詞的用意。

這樣壹環套壹環,壹個個問題拋出來,最終孩子們明白“詩佛”王維的詩歌 “佛性”空靈的體現在哪裏。結尾孫老師配樂吟唱古詩,更是讓我們切身體會到王維的詩中都體現的是空靈,不是佛又是什麽呢?

這堂課,我並不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聽,而是也站在學生的角度,我聽懂了,也從深處挖掘到了自己以前缺乏的知識,這不就是最好的課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