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生於明朝崇禎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公元65438年+0640年六月五日),卒於清朝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公元65438年+0765438年+05年二月二十五日)。他是漢族,清代作家。
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壹生熱衷科舉,直到72歲去青州考貢,18歲為貢生。所以我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壹生完成了8卷491篇《聊齋誌異》,約40萬字。
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事,將花、狐、鬼世界中的事物擬人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恨情仇和美好理想。
作品繼承和發展了中國文學中誌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奇幻,跌宕起伏,文筆凝練,敘述有序,被譽為中國古代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齋誌異》壹書寫成後,蒲松齡因家境貧寒,未能出版。同鄉王世貞很器重蒲松齡,認為他是個奇才,雇他為《聊齋誌異》題詞:“聽信流言,豆棚裏會下如絲的雨。我應該是說膩了人話,愛聽秋墳鬼唱詩。”
清乾隆三十壹年(公元1766年)刊於世。經過多次爭相轉載,國內外版本已超過30種。著名的版本有清客亭版、朱雪齋版等,已有近20個國家出版了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