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席慕蓉詩集》讀後感

《席慕蓉詩集》讀後感

 每個人生,都像壹首升華過的詩,那麽簡潔,那麽凝煉。無論開始是多麽地震撼人心,也都會有結束的時候。下面我收集整理了《席慕蓉詩集》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席慕蓉詩集》讀後感1

 讀完了《席慕容詩集》,感覺席慕容的詩歌還是不錯的。以前,對席慕蓉的詩歌有所了解,但只是壹鱗半爪,這次閱讀後,對席慕蓉的詩歌有了比較全面真切的了解。

 與汪國真詩歌類似,席慕容的詩歌也影響了整整壹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我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書店裏賣得最好的詩集就是這兩人的詩作。席慕容的詩歌被印成各種形式的口袋書,壹些青年人把它放在口袋裏隨時翻讀。大中學校裏的學生更是喜歡讀席慕容的詩歌。現在,在四五十歲年齡段的詩人詩作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人對他們影響留下的痕跡。

 席慕容的生平閱歷、家學淵源和學養修為是她詩歌風格的形成幾個主要因素。席慕蓉的祖籍是內蒙古,她屬於蒙古人種,她面盤大而圓,明顯是蒙古人的臉型。席慕蓉壹生追求藝術,藝術修養深厚,主業是繪畫,其次是詩歌,再次是散文,這三者都取得比較高的成就。席慕容詩歌的內容,主要是愛情,其次是鄉愁,另外,還有對時光、生命和物象等的感悟。她詩作中寫得最多的是愛情,愛情成為她詩歌的第壹主題,她愛情詩含蓄委婉,很少有直抒胸臆,對愛情的體驗細致入微,有甜蜜歡欣,也有哀傷憂愁。她的詩歌感情純真、恬淡從容、通俗淺白、婉約纏綿、舒緩有致,有壹種女性詩作的陰柔美。我覺得席慕蓉詩歌以下兩點比較突出:第壹,詩中有畫。中國古人常說“書畫同源”,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歌就有壹種繪畫美。席慕容是壹個比較優秀的畫家,因此她的詩,經常描繪出壹幅優美的畫面。第二,她的詩婉約悱惻,舒緩有致。這壹點與李清照的詞風類似。她的'詩語言親切柔美,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她的詩大多是情感短詩,長詩只是少數幾篇。她常借助於客觀外界的景象來抒發自身的內心感受,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席慕容的詩如清澈的山泉,在舒緩的溪道裏流淌,高雅清淡,富有韻味。她的詩沒有慷慨悲歌、金戈鐵馬的壯詞,大多為個人情感的傾訴,正因為如此,叩響了那個時期無數青年人的感情之鼓,引起了他們的***鳴,而深受他們歡迎。

《席慕蓉詩集》讀後感2

 壹個偶然的機會,在壹個恰當的時間遇到了壹群恰當的人和壹個恰當的群體"華伊讀書會"。這是壹群熱愛讀書、熱愛朗誦的普普通通的人們。他們每兩周聚會壹次,定壹個主題,用朗讀的形式互相交流、學習。

 這樣真好!它讓人們重新回歸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們拿起紙質的書籍,用飽含情感的朗讀和認真的聆聽拂去心靈的灰塵,讓壹個個忙碌躁動的靈魂回到寧靜和悠遠。

 某壹期的活動主題是"思念",壹瞬間席慕容女士的詩和散文充滿了我的腦海,我無法抑制自己那就要噴湧而出的情感,朗誦了壹首席慕容女士的詩《壹棵開花的樹》。

 壹直以來都很喜歡席慕容的詩,字裏行間散發著淡淡的羅蘭香,清新朦朧,如夢如幻。雖說總會有壹些苦澀的味道,卻總能表達她對生命的熱愛和對青春的追憶。她的詩裏有愛情、鄉情,每壹種感情都豐富細膩,讓人沈醉。

 很喜歡她的那首《壹棵開花的樹》"如何讓妳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壹段塵緣。"看似淡淡的語氣,卻飽含了濃濃的情感。如果那棵樹有思想的話,那應該是她心底最美好的願望。當青春嬌艷的花朵綻放紅顏時,總是期待心愛的人兒看到。

 席慕容書寫的是對逝去的青春的追憶和對那些飄渺不定的愛的感覺和捕捉。那樣的邂逅、那樣的慕色、那樣的壹棵會開花的樹,無疑是對青春的愛的見證。

 席慕容詩的世界裏,鄉愁是壹支永遠回旋著的曲調。祖籍內蒙古的她在46歲前從未見到過故鄉。"離別後,鄉愁是壹棵沒有年齡的樹葉,不會老去"。濃郁的思鄉之情,貫穿在她的字裏行間。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妳。內疚和悔恨,總要深植在離別後的心裏……在暮靄裏向妳深深俯首,請為我珍重,盡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這詩句出自她的《送別》,回憶過去,是為了現在能更好地生活。

 席慕容的詩總是給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不止是《壹棵開花的樹》或《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