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萬事俱備,邁出了從春天到夏天的壹大步。此時,春日的月食即將結束。如果妳沒有把握住最後的春天,妳會在無盡的炎夏中感到羞愧和遺憾。所以,清明綠餃子,這麽好的時令佳作,還有這種和艾草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美味,是妳留住大好春光的最後機會。
所以,對於吃過或者沒吃過的人,今天就來聽聽肉肉先生,說說艾草少年團吧。
團子是江浙壹帶清明節的壹種流行小吃。相傳,它最初是為紀念介子推不立功不求財而誕生的產物,民間自發在寒食節吃冷食而不做飯。時任清代資深美食評論家的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這樣描述青團:“馴服草為汁,以粉作粉球,色如碧玉。”綠色的顏色,胖乎乎的身材,味道就更不用說了,補腦會覺得好吃。
現在在網上搜索團契,到處都是壹個典故,說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路過壹家團契店,寫下了壹首家喻戶曉的團契詩:寒食團契店,楊柳枝低春。酒香,客待,歌詩寫。其實是謠言。這首詩的原名是《寒食節吃棗詩》。原句是:“寒食吃棗,春日楊柳枝。”白居易吃的是棗糕,不是青丸子。兩者相差太多,白居易被錯誤背書。